又過了5天,奈薩德在石板上雕刻間,口中吟唱著怪異的語言。
外形像一個由三條完美弧線構成的純金色耳語螺殼,充滿神圣與和諧感,表面有溫暖的光暈流動。
這5天,奈薩德不斷臨摹著這枚符文,刻畫或是吟唱稍有誤差,便會失敗。
面前的這一塊,是第145顆。
再次嘗試注入魔力,符文產生異變。
螺殼內部顯現出無數細微的、不斷蠕動收縮的黑色觸須虛影,并發出只有靈敏感知者才能聽到的、持續的竊竊私語聲。
讖語《集體盲信的毀滅》
「女神于世界法則的織錦中,藏入一枚反轉之線——
此線本應在末日烈焰燃起時,將散沙般的人心熔鑄成救世的巨盾,可凡靈卻將其縫制成嗜血的旌旗。
他們用‘集體’之名碾碎獨立思考的嫩芽,用‘秩序’之錘砸爛個體靈魂的棱角,最后驅使整個文明如盲眼犀牛群,沖向自我毀滅的懸崖……
如今那曾燦爛的種族,只剩廢墟中永恒旋轉的意識黑洞,一座用奴役砌成的巨型墳墓。」
『盲信』:基礎符文。
能高效地匯聚無定向的信仰之力。將區域內生靈的信念、祈愿、甚至困惑與恐懼,吸引并儲存起來。
最初的研究者認為這是通往神的捷徑,但祖爾阿瑪尼帝國的覆滅,背后隱藏了某種恐怖的秘辛。
注意:此符文的傳承由于形狀存在誤差,且使用古巨魔語為轉譯語,因此符文使用效率為30%。
只可接受巨魔部族的信仰,且被信仰者會承受所有信徒的負面情緒。
杜爾戈有辦法,利用這枚基礎銘文加上巨魔的祭祀方法,讓奈薩德吸收巨像當中的信仰之力。
并以此為他制作錨點,但問題是這枚符文若是真的和巨魔帝國的覆滅有關系,那么很可能潛藏著某種危險。
實際上也并非一定要用這枚基礎符文,因為符文的存在是為了補足神像與奈薩德之間的聯系規則。
神像負責儲存信仰之力,而符文負責的便是發出指令。
通常情況下,巨龍可以使用古龍語來發出指令。
古龍語的根源同樣來自于符文之力,這也是龍語魔法只需吟唱,不需溝通魔網的原因。
但古龍語和普通的龍語并不一樣,一只龍獸所獲得的傳承中,并不包含古龍語。
而且古龍語通常是巨龍突破至古龍,才有概率覺醒的傳承。
奈薩德大概是沒有的,所以杜爾戈在知道主宰是龍獸后,也就沒有提這茬找不自在。
然而這時在奈薩德的雙眼中,山海圖錄緩緩打開。
【獲取首枚『符文』,達成成就『再玩符文讓你飛起來!』,點亮『倉頡』,獲得天賦『并明』】
《倉頡造字》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倉頡四目,是謂『并明』。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翻譯過來大白話則是:
「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留下的足跡,悟出事物的紋理可以互相區別,于是開始創造了文字。
大致是依據事物的類別描畫其形狀,所以叫做“文”;后來形旁和聲旁互相結合,就叫做“字”。
倉頡長著四只眼睛,這叫做“并明”。
古時候,倉頡創造文字,導致天空像下雨一樣降下谷粟,鬼怪在夜里哀嚎哭泣。」
『并明』:可以將世界本源文字拓印入雙眼,獲得其完整的威能,并可以在適當范圍內修改效能和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