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作為沒有為皇帝孕育子嗣的嬪妃,武則天不得不進入感業寺為尼。
那段時間,大概是她人生當中最昏暗的時候,直到次年已經成為了新君的李治入感業寺進相。武則天抓住了這次機會,向李治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那一首詩歌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即使后世的人,也能感受到里面的情意,而收詩的人又怎會不被感動。
李治也思念著她,兩人之間如,一點就燃。
入宮之后,武則天更是拿住了機會,拿捏住李治的心思,配合著他“廢王立武”,李治重振皇權,而她也到了自己的皇后之位。
然而,止步于此嗎
不,武則天注定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在李治忽發風疾,不能處理國事之際,代他處理朝政。
漸漸地,更是有二圣臨朝的做法。
她做到了封建時代一個女人的極致,可是還不夠,她的野心勃勃,就如逐漸燃燒的火花。
在李治時期,兩人并稱天皇天后并治天下,在李治駕崩后,成為太后的時期,仍然稱制,后來更是廢太子,改國號為周,稱皇帝,也成為了華夏唯一的一個女皇帝。
在她行政其間,打擊門閥,扶庶人,興科舉。整頓吏治,懲貪吏,拔賢才。更是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
她注定是華夏歷史政壇上一顆嶄新的明星,在男人稱帝的千年歲月里,她是唯一一個女皇帝,她杰出的才能,過人的能力,以及對政治格外敏銳的嗅覺,這才有了武周。
有人說她冷酷霸道、肆無忌憚、殘酷狠毒,連自己的子嗣都能殘害,更有人說她在政治上不過就是僥幸。
不管后世人如何評價她,就正如她本人留下的那塊無字碑一般。
功過是非任憑后人評說。
歷史和光陰會記載著一切。
因為這一對帝相之間的年齡差距有點大,而且整張卡的跨越時間也有些長,所以在相關內容制作的時候,首先要把握住一條具體的時間線,同時主要體現出兩個女人在不同年齡段對世事的看法,以及武則天對上官婉兒的提攜看好,上官婉兒的稚嫩和武則天的老辣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當然上官婉兒的視角,其實更是為了補充大眾眼里的武則天形象。
上官婉兒,本是貴女,據說其母鄭氏在生她之前,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巨人交給她一桿秤,并道“持此稱量天下士。”
可知其,便是為丞相之位而出生的,可惜鄭氏生下發現并非男孩,而是一個女孩,于是以為荒唐。
而其祖父上官儀因為替高宗起草“廢后詔書”,被武則天所殺,而她更是和母親一起受累沒入掖庭。
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并且出題考校,文采出眾的上官婉兒驚艷了武則天,于是被免去奴婢身份,并且讓她追隨身邊,掌管宮中詔命。
上官婉兒于是開始隨女帝參與政事,起稿詔書,處理百官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