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則是在和李橋一起收拾完碗筷后,躺在床上思考著李明遠那個問題。
“當官是為了什么?”
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的鄭青目光放空,不斷的詢問著自己的內心。
…………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住在李明遠府中的鄭青看到了李明遠的忙碌,貴為知州的李明遠政務無比繁忙,天色剛亮便出門當值,直到夜幕降臨方才歸家。
而到了晚上,回到家的李明遠也未曾閑下來過,繼續在其房間里點燃蠟燭,借著燭火處理白天未盡的政務。
可以說,李明遠比鄭青見過的許多起早貪黑的農夫還要忙。
在李明遠的身上,鄭青看到了一個兢兢業業的好官,看到了一個為百姓嘔心瀝血的官員!
清正廉潔,兢兢業業,這兩個詞在李明遠的身上真正的具象化了。
也因為李明遠十分忙碌的關系,住在府中的鄭青大多數時候都是與李橋相伴,因為兩者年齡相差不大的關系,兩人之間意外的合得來,彼此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偶爾李橋也會指點鄭青練武,雖說因為缺少藥材的關系鄭青無法步入武道,但強身健體還是可以的。
此外,鄭青還會與李橋一起前往菜市場買菜,親自與菜市場的攤販討價還價,感受以前從未感受過的市井氣息。
也就在這樣的相處模式里,十幾天的時間悄然流逝,終于到了鄉試放榜的日子。
這一天,鄭青早早的起床,與李橋一道出門前往貢院,站在貢院外等待放榜。
而此時的貢院外,大量寒門學子也在外等待著,眼中滿是緊張和不安。
“也不知道這次我能不能中,若再不中,我恐怕便無法再參加鄉試了。”
一個學子望著貢院的外墻,喃喃自語道,這已經是他第五次參加鄉試了,鄉試三年一次,這意味著他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在鄉試上,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考到了如今的中年,此次若再不能中舉,那他也只能放棄了。
因為他的家境并不好,父母也已經老了,再也無法如以前一般承擔他讀書的支出。
“我也是!我已經考了九年了,若再不能中舉,我便只能回家種地去了。”
“唉!這就是咱們這些寒門學子的命運啊!明明讀書更加刻苦,卻屢次落榜。”
“誰讓咱們不是出身大家族呢!”
“……”
貢院外的學子們神色落寞,這是他們許多人的最后一次鄉試了,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家里已經無法承擔讀書的花銷,這次若再不能中舉,那他們往后恐怕便不會在出現在鄉試考場上了,要么回家務農,要么靠著腦海中的知識從事賬房、說書人之類的工作。
這便是夏國絕大多數寒門學子的命運,也是現實的殘酷。
“好在這次鄉試的主考官是李大人。”
“是啊!李大人主考,咱們還有一些希望,若是由學政主持,咱們恐怕一絲希望也無。”
“只希望李大人能夠秉公執考吧!”
“……”
貢院外,寒門學子們滿目擔憂,而大族出身的學子……
仔細看的話便會發現,根本沒幾個大族出身的學子在這里等待放榜。
與寒門學子不同,對于大族出身的學子而言,鄉試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或者說……
他們根本不需要像寒門學子這般重視鄉試,即便考不上舉人,他們也是衣食無憂,而且科舉也不是大族子弟的唯一當官渠道。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