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好許多了。”
李明遠回道:“涼州的戰火已經平息,如今統治涼州的楊崢也是個愛惜民力的人,并沒有如同其他叛軍首領一般壓榨百姓,因而如今的涼州百姓,倒也能勉強生存下去。”
勉強生存,這是李明遠對如今涼州百姓生活狀態的總結。
在楊崢揭竿而起之前,涼州百姓因為寒災以及各種人禍影響,連生存都極為艱難。
而在楊崢造反之時,因為戰火的波及,涼州百姓更是度日如年,隨時都有流離失所的風險。
若仔細觀察的話便會發現,逃亡青州的涼州流民最多的時候,正是楊崢造反與州府軍和朝廷大軍爆發大戰的那段時間。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倒不是楊崢殘害百姓,而是戰事爆發之時,總是會難免的波及到百姓,再加上戰火摧毀了涼州的農事生產,涼州百姓為了尋求一條活路,不得不背井離鄉,前往青州找尋一絲生存的希望。
好在,戰事結束的還算快,而在戰事結束之后,楊崢也沒有騎在涼州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反而制定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希望能夠恢復民生。
從涼州到青州的流民越來越少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來,涼州的民生狀況是有在好轉的,只是好轉相對的比較有限。
持續數年的寒災,再加上將近一年的戰亂,讓本就貧瘠的涼州愈加貧瘠,百姓們家中沒有余糧,有限的土地上產出也十分有限。
所以即便楊崢已經盡可能的減少糧稅、制定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但涼州百姓的日子仍然算不上好過,大概處于一種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狀態。
不過李明遠相信,涼州的狀況肯定會越來越好,因為統治那片土地的是重視百姓的楊崢,而不是如白蓮教那般恨不得將百姓敲骨吸髓的統治者。
“原來如此。”
蘇世華微微頷首,倒也相信了李明遠的話,因為身處陳家村的他也能發現,最近來到陳家村的人中,操著涼州口音的越來越少了。
“李老似乎對那楊崢極為欣賞?”
“的確如此。”
李明遠沒有否認,而是點頭道:“楊崢與我見過的所有叛軍頭領都不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對弱者的同情,對百姓的愛護,若注定要有一個人一統九州的話,我希望這個人是楊崢。”
這是李明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九州所有的造反勢力之中,他最看好,或者說最希望奪得天下的就是楊家軍。
因為只有楊家軍奪取這天下,才是對百姓而言最好的結果。
若是被白蓮教那種存在奪得這天下……
李明遠都不敢想象,這天下會變成什么樣子。
“聽李老這么一說,我也覺得楊崢能一統九州更好。”
蘇世華點頭表示認同,雖然他身處陳家村,消息來源相對有限,但也聽說過不少關于那些叛軍的消息。
在起事之前,那些叛軍的從上到下都是苦哈哈出身的農民,然而,在起事之后,他們卻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身份,對于農民,對于曾經與自己身份相同的百姓沒有絲毫憐憫之心,反而比原先的統治者手段更加酷烈,在自己占據的地盤上作威作福,奴役百姓,對百姓予取予求。
若讓這些叛軍奪得天下,對于這天底下的百姓而言,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