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陳家村聲名鵲起之后,不止大量的百姓涌入了陳家村,許多讀書人也來到了陳家村,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生計。
這些讀書人有些會成為商人的賬房,有些會成為店鋪的掌柜,也有些會進入陳家村學堂擔任教師。
而這些讀書人,無一例外全都是沒有功名的,也就是李政口中的落魄讀書人。
“李相應該知道,科舉難如登天,并非每個人都能考取功名。”
李政繼續說道:“考不上功名,家中又貧寒,自然需要找一份謀生的工作。”
李明遠輕輕點頭,這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寒門學子的現狀,科舉便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幸運過橋的終歸只是一小撮人,剩下的大部分人只能留在橋后,羨慕的望著那些過橋的人。
“陳家村學堂的待遇極好,因而不少來到陳家村謀生的讀書人都會選擇進入學堂,成為陳家村學堂的教師,這便是學堂教師的來源。”
“原來如此。”
李明遠跟著李政繼續往前走,路上還碰到了不少學堂內的教師,這些教師大多都比較年輕,也十分的有禮貌,滿臉熱情的和李政、李明遠一行人打招呼。
李政和李明遠也是一一點頭回應。
不多時,行至一間教室門外的李明遠忽然停下腳步,問李政道:“這陳村學堂,主要教授些什么知識?”
“主要教孩童識文斷字以及算學。”
李政回答道:“除此之外,學堂還會聘請一些匠人擔任老師,教授學生們一些工匠手藝。”
“工匠手藝?”
李明遠眉頭一皺,教識文斷字和算學倒是可以理解,畢竟識字和算數對于讀書人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教授匠人手藝就讓李明遠有些無法理解了。
這讀書,和匠人有什么關系嗎?
當然,這并不是說李明遠對匠人有什么偏見,而是他從未聽說過讀書還要學習工匠手藝的。
“為何要學習工匠手藝?”
李明遠凝眉問道。
“我也不知!”
李政搖頭道:“這是稻哥兒要求的,稻哥兒曾說過,陳家村學堂的存在從來都不是為了培養只知吟詩作對、眼高手低的讀書人,而是培養對陳家村有用的人。
還說唯有讓孩子們掌握一門手藝,他們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本錢。”
“這話倒是有意思。”
李明遠陷入了沉思,這話倒是讓他有了一些感悟。
的確,那些只知高談闊論、眼高手低的讀書人,對社會而言一點用處也無,反倒是許多工匠,對于這個國家的貢獻極大。
戰爭之時,工匠可以制造出鎧甲和武器,幫助國家抵御強敵,而和平之時,工匠們制造的各種農具、炊具也能幫助百姓更好的生產和生活。
在李明遠看來,工匠為國家,為這片土地的貢獻,比那些只知高談闊論的讀書人不知大多少,然而實際情況卻是……
貢獻更大的工匠,社會地位卻遠遠低于讀書人。
“稻哥兒對工匠向來極為重視。”
李政繼續說道:“不僅會聘請工匠來學堂教學童手藝,村內工匠的待遇普遍也比尋常工人要高,因而陳家村許多人都向往自己能夠成為工匠,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