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生意一旦形成依賴,再想把供應鏈搬走那可就不容易了。那些躺著賺錢的股東也不樂意啊,明明躺著就可以賺錢,為什么非要辛辛苦苦的去賺錢呢。而且辛辛苦苦還未必能賺到錢的情況下,他們會更不愿意。
只要這個公司做的足夠大,到時候誰敢動這個公司,誰就是找死,不需要華盛集團出手,那些資本家就會弄死他。
等未來華夏掌握頂尖科研能力的時候,想搬走供應鏈就更難了。
原時空,美國公司掌握著研發能力,掌握著品牌,掌握著優先權,可以用頭部公司逼迫供應鏈轉移。
比如蘋果公司,他們就是這樣做的。
當美國發動一系列不要臉的制裁的時候,蘋果公司就配合美國,直接逼迫華夏供應鏈轉移。如果不轉移到其他國家,就直接把你踢出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在這種操作下,很多國產供應鏈企業都損失慘重。但就算如此不要臉的操作,美國也沒有完成供應鏈體系的轉移。
而現在,自己的提早布局,打造完整的研發能力和更穩固的供應鏈,一旦這件事完成,到時候美國再玩原來那一套就不好使了。
未來,美國牛逼的產業恐怕只有金融業了,靠著霸權和美元體系去收割世界。
徐華盛要做的,就是加速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進度,美國人,你們這群高傲的自由人,干什么制造業啊,出苦力多類啊,都去干金融,干律師,干醫生,干保險,干明星這些行業吧。
一旦這事完成,嘿嘿,平時可能還沒事,但是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到時候就會熱鬧了。想到這里,徐華盛眼里閃過一絲絲精光。
不過這事需要慢慢來,現在趁著華夏還很低調,還沒有被美國放在眼里的情況下,快速的把這件事情干成。
先用廉價產品,美國的日本產品和歐洲產品給弄死。反正美國人對這些產品現在也沒什么好感,這個錢,與其讓日本人和歐洲人賺走,哪里有讓美國人自己賺香啊,至于華夏這邊,一個代工廠能賺多少啊,也就是賺個苦力而已。
先滅日韓,在干歐洲,最后對美國貨下手。
房間內,徐華盛和羅伯森兩個人談論了起來。
新公司,以沃爾瑪集團的名義入股,先把公司做起來,試試這個模式行不行。如果真的不錯,未來等公司做大以后再拉更多的人進來,然后把這個公司做上市,進入股市圈錢。
背靠沃爾瑪這個銷售渠道和華夏這個廉價工廠,這個新公司基本上穩賺不賠。
只要年年財報做得好,股價絕對會不斷的飆升。只要市值達到一定程度,那么這市值就是最大的保護傘,美國政府想要動這家公司,沒有絕對合理的理由根本想都別想,你敢動這家公司,無數美國股民都不會愿意。
這個公司只要做起來,就相當于華夏有了一個向歐美市場傾銷自己國內產品的渠道,大量的華夏產品會進入歐美市場,這些產品不僅可以給華夏帶來大量的利潤,促進華夏制造業的發展,還可以帶動很多很多就業,讓老百姓的收入提高。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