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很多設備廠商的設備根本達不到華盛集團的要求,而華盛集團的做法直接讓業界震驚。
設備達不到要求,華盛集團不是花錢去國外買更好的設備。
而是直接讓人帶著資料和錢過來,直接用技術和錢入股設備廠,然后研發新設備,讓新設備直接達到華盛集團的要求。
這樣的騷操作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比如華盛集團向國內廠商訂購的顯像管的生產設備。目前國產設備根本達不到華盛集團的要求,華盛集團直接帶著錢和技術資料過去了,短短三個月時間,新設備就出來了。
這種騷操作,也是徐華盛弄的。
徐華盛腦袋里有大量的技術資料,手里又有錢,所以他寧愿把這些錢投到國內,也不愿意用錢去購買國外的那些昂貴的設備。
用錢和技術投資入股,如果是其他公司可能還會遇到阻礙。但是華盛集團是在上面掛了名單的,只要不是特別敏感的單位,一點事沒有。
更何況現在國家好多公司都開啟了股份制重組,華盛集團這些日子,可沒少用這種方法入股一些企業。不過華盛集團入股并不控股也不參與經營,華盛集團并不貪,就是占一點股份保證自己的供應鏈而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這些企業生產出自己需要的設備。
而這些企業被華盛集團入股后,一個個都猶如脫胎換骨一樣,一下子有了技術有了資金,產品競爭力大幅度提升,他們生產的東西,不僅可以供給給華盛集團,還可以供給其他企業,甚至可以直接出口創外匯。
所以現在國內好多企業,都盼著能被華盛集團看上。
還有華盛集團向他們訂購設備,訂購零部件,訂購原材料的時候,都是用美元直接支付,這讓這些企業興奮不已。他們沒想到,給國內企業供貨竟然還能賺外匯,這太爽了。
一系列的騷操作,讓華盛集團在圈內名氣非常大,大家都知道華盛集團財大氣粗還有技術還有美元,都愿意和華盛做生意。
“徐總,這是咱們的顯像管生產廠。目前已經安裝好了兩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可以年產200萬只不同尺寸的顯像管,而這樣的生產線,目前我們訂購了20條,年底之前全部安裝完畢,到時候我們這個廠,就擁有年產4000萬只顯像管的產能了……”
工廠內,程杰給徐華盛介紹著生產線。
其實此刻,程杰也心里犯怵。
作為這家廠子的負責人,他覺得這產能太夸張了。
年產4000萬支顯像管,這能用得完嗎?別說4000萬支了,就算是400萬支,那也是一個很夸張的數據啊。畢竟國內還有好多家彩管廠呢。
雖然現在華夏的電視機年產量已經全球第一,年產量超過了兩千萬臺。
但是在程杰看來,不可能所有品牌都用自己家的顯像管啊。
總之,年產4000萬只顯像管,程杰覺得這步子跨得太大了。
不過他不是老板,老板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