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帶著五十個人,奔襲百里沖進了金軍大營,好似真的猶如霍去病附體一般,一路猛沖在五萬人的大營中活捉了叛徒張安國】
【等金兵回過神來的時候,辛棄疾已經帶著兄弟們突圍了!】
【然后將張安國押到了江南斬首示眾!】
【這一年的辛棄疾才二十三歲,他的人生正如那高高升起的太陽,才剛剛開始!】
貞觀年間。
“好一個辛棄疾!”
“這等勇氣謀略可為帥矣!”李世民看著辛棄疾一番操作贊嘆不已。
大殿之中一眾名將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
這一戰的描述看似簡單,但其中透露出來的東西非常多!
敢領五十人沖五萬人的大營膽氣驚人!
而這五十人敢跟著他沖,也證明其帶兵能力!
從他回營到出兵,時間極短說明其臨機反應能力過人!
更不要說他帶著五十人能在五萬大軍的大營之中,迅速鎖定目標的位置,而在目的達成后又能在混亂的戰局中找到突圍的路線!
這種對于戰機的把握才能,才是最可怕甚至于根本無法學習!
是優秀將領與生俱來的本能!
毫無疑問,辛棄疾這一次領兵出戰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更何況他此時才二十三!他人生的路還很長很長…
大明。
朱元璋嘆息的搖了搖頭。
“想那南宋,在家國存亡之際涌現出了多少人才!”
“李綱、宗澤、種師道就不說了。”
“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劉琦更是當世人杰!”
“便是到了南宋,也有如畢再遇、辛棄疾、李庭芝這般的能人義士。”
“這其中但凡宋朝皇帝抓住一次機會,也不至于讓江山淪落至此。”
朱標悵然,“兒臣忽然想到后人說的一句話,錢存著不去擴充軍備,總不能拿去當賠款吧。”
“這話雖然有些混不吝,但其中的道理確是淺顯易懂。”
“趙宋朝廷就是習慣了花錢買和平這套,不成想到了金人、蒙古人這里,這套不靈了。”
“國之大,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關鍵還是要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無怪后人會對太宗皇帝陛下如此贊譽。”
朱標說到李世民的時候臉上也滿是崇敬,縱觀古今帝王。
也就只有李世民能在不影響民生的前提下還打出了赫赫國威!
天幕前,無數人都為辛棄疾的悍勇感到吃驚!
不是什么人都敢帶著五十個人沖五萬人的!
就算有多數也都是瘋子,而辛棄疾竟然能從其中全身而退!
不少將領雖然看了出來,辛棄疾這一戰是利用了自己的機動性,和目標小的優勢,在大營立足未穩的時候沖了進去。
但你別管這里面有多少其他因素!
他就是做到了!
武我們承認了,但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