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前。
不少人紛紛露出一個稍顯疑惑的表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這話聽起來不是挺不錯的嗎?”
“是啊,我聽著覺得也還可以,稱贊孝好像沒有什么不對吧,聽起來感覺這晉朝十分尊崇孝道一樣。”
有人笑著解答道,“忠孝仁義禮智信這些全部都是我華夏稱贊的品德,為何李密獨提孝之一字,其他卻只字不提。”
“是因為不想提嗎?”
“還不是因為沒辦法,只能在孝這個字上面來做文章。”
“其實也算是難為他了。”
“再過幾年等八王之亂發生,這孝也要變成笑了。”
許多人聞言恍然大悟,只感覺這讀書人實在是厲害,不僅罵人都不用帶臟字,甚至于你都不知道是在罵。
他們初聽感覺這李密就是在稱贊呢。
【然天道輪回好輪回,司馬懿一族最終被宋武帝劉裕趕盡殺絕!】
“劉裕?”嬴政聽著劉裕這個名字眉頭陡然一跳。
頓時感覺有股不太妙的預感。
如果他沒記錯,劉裕這個名字之前也出現過,是一個非常能打的皇帝,有一個人追著三千人打的戰績。
當時他還沒覺得有什么,但他現在看到劉這個姓就感覺哪里哪里不對勁。
總感覺好像能跟這大漢扯上什么關系!
【劉裕字寄奴,就是辛棄疾詞中,人道寄奴曾住的那個寄奴】
【其原為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而楚元王劉交何許人也?】
【乃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的兄弟!】
然說是皇室血脈,但過了這幾百年到了劉裕這里的時候已經跟他沒啥關系了,家境十分貧苦。
他的母親生他的時候難產而死,因無力撫養,他的父親一度打算拋棄他,最后只能將他寄養同族家中,這也便是寄奴二字的由來。
年輕時候的劉裕靠砍柴、種地、打魚、賣草鞋為生,之后便去參軍。
在軍中劉裕憑借自己的勇武很快就出人頭地,隨后更是一統整個南方,東晉在名義上陷入了劉裕的統治。
搞定南方后劉裕開始北伐,先滅南燕再滅后秦,降服仇池,大破北魏鐵騎。
辛棄疾有詩云: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說的就是劉裕北伐的壯舉。
此時的劉裕真有鯨吞天下之勢,然劉裕攻下長安后,正欲趁機一統天下時,他的心腹兼謀士的劉穆之突然去世。
劉裕后院起火,于是只能率主力部隊回師,大好的局面也一朝喪失。
然劉裕還是憑借赫赫軍功,逼迫司馬德文禪讓,取晉而代建立了劉宋,是為宋武帝。
劉裕出身底層,在位上削弱藩鎮,重用寒門打擊豪族是為門閥制度的掘墓人。
在劉裕的一生之中,他先后斬殺了六位皇帝,因為也被后人調侃為六味地黃完。
后當劉裕想要繼續北伐時,因病去世,享年六十歲。
【劉裕在位上,對于司馬家展開了滅亡式的屠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是否投降,把司馬家殺了個干干凈凈!】
【那么司馬家究竟有多不少待見呢,自古以來弒君者都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唯獨劉裕不僅沒有罵名,反而叫好聲一片,任誰提到劉裕都要夸一聲英雄】
【也就是說這饒了這么大一個圈子,最后是老劉家的人幫老曹家報了這血海深仇!】
兩晉時期一眾司馬家看到那一個個被劉裕砍翻的司馬家血脈,瞬間只感覺一陣頭皮發麻!
這些事情是司馬懿和司馬昭干的!
跟我們可沒有什么關系啊!
要報仇你們找他們便是了!
我們也可以幫忙,我們也能當忠臣啊!能不能給個機會!
司馬昭時期。
司馬昭整個人也傻了!
即便他現在還沒死,但卻已經體會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是怎樣一種滋味!
風評這玩意真像這世間最鋒利的刀刃,將他的心給扎的千瘡百孔!
然而最讓他覺得欲哭無淚的是什么?
從今天早上到現在,他已經收到了十幾個大臣告老懷鄉的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