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
各時空的朝堂上皇帝和群臣人都麻了。
蒸汽機好不好?火車好不好?
當然好,好的簡直不得了!
但是這玩意好像不是他們能玩的轉的啊。
即便他們是帝國的最高層,掌握著整個國家的命脈,想要鋪設鐵路也是力有不逮。
皇帝中庸,人心不齊!
對於封建各朝來說,想要將這件事推行下去,主導者必須擁有莫大的毅力和決心才能將自己的意志貫徹下去。
要有將上下全部擰成一根繩子的手段才做的了。
鋪設鐵路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實在太大了,真正的要全天下的人全部參與進來才辦的到。
滿清在後期能鋪設那麼多鐵軌,也是托了歐洲各國的福,大量的借款用鐵路未來的收益作為抵押才修成的,鐵軌也多依靠進口。
要是貿貿然就推動這樣一場巨大的改革,一個不好估計就要成為楊廣了。
在華夏古代封建王朝,就算將冶鐵方法這些都交代了出去,有希望能辦成這件事的也就只有寥寥幾個朝代。
如漢武丶光武丶貞觀丶開元丶洪武後期丶永樂。
這幾個時期去弄這幾件事還稍微靠譜一點。
里面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可謂是牽一發動全身。
唯有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威望以及國力昌盛才能推動的下去。
秦始皇一時半會都搞不定這件事,民力根本不夠用,冶煉的技術相對於其他朝代更落後。
相對而言永樂時期相比其他各朝都要有更大的優勢。
歷史進程來到了朱棣手中時,各方面的條件也確實足夠支撐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推動。
其他時期包括貞觀也都差了點意思,貞觀主要還是人口少了一點。
【蒸汽機除了可以應用在火車上,同樣也能用在輪船上面,以往遠洋航行十分的依賴洋流和風向】
【一旦進入無風帶或者水流平穩的區域,那麼船一天下來都走不了多遠,而裝備了蒸汽機的輪船就能夠擺脫這些自然因素的束縛】
【蒸汽輪船可以全天候航行,速度穩定,極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以橫跨大西洋為例,在蒸汽輪船出現以前需要2-3月,倒了19世紀中期蒸汽輪船技術成熟后變為2-3周,後期甚至壓縮在十天以內】
【除了速度以外,輪船貨物的承載量也極大規模的提高,大宗商品如棉花丶煤炭丶糧食在運輸的比重不斷提高】
【然後這些貿易活動又會進一步擴大鋼鐵的需求,反哺機械制造業丶煤炭業的發展】
【以蒸汽機為核心提供動力,工業化的進程不斷加速,歐洲各國的國力也開始迅速飆升,真正的開始同東方大地出現代差性的差距】
【同時以蒸汽為動力的軍艦也逐步取代風帆戰艦,成為海上軍隊的主力,華夏開始全面落後於西方世界】
天幕上畫面一轉,陸地上一輛輛蒸汽火車沿著鐵路的軌道到達能鋪設到的盡頭。
火車窗臺邊不時可以看到一個個西裝革履的西方面孔的洋人,他們扭頭看著窗外的風景,不時和身邊的人在談論著什麼,臉上滿是火熱興奮。
而在火車的後方一節節車廂將各種商品運往了各個地方。鏡頭不斷向上移動,只見鐵路宛若一根根鋼鐵血管一般鋪設在歐洲各國的國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