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領了任務,便喬裝打扮,散入京城各處。
接下來的幾日,京城的空氣中似乎多了一種不易察覺的躁動。
最先受到影響的是那些達官顯貴。
宗室勛貴們常去的銷金窟。
醉仙樓、漱玉閣、聽雨軒……
這些地方,向來是消息匯聚與擴散的溫床。
醉仙樓二樓靠窗的位置,兩位穿著體面的中年男子正慢悠悠地品著小酒。
“老劉,你聽說了嗎?最近宮里的風向,好像有點不對啊。”
“哦?有什么不對?”
被稱為老劉的男子來了興致,湊近了些。
“嘖,”
前一位男子咂吧了一下嘴。
“聽我那遠房侄子在御史臺當差的同僚說……就是前兩天,二皇子殿下不是遞了個折子上去嗎?”
“皇上看了之后,臉色很不好看吶。”
“遞折子?什么折子?”
“這個嘛……就不好細說了。”
“不過啊,聽說跟右相大人有點關系。”
他故意含糊其辭,吊足了胃口。
“而且啊,我聽里頭的閑話,右相大人私下里,對二皇子殿下最近的一些做法,似乎也有些意見。”
“意見?不能吧?二皇子殿下不是緊緊跟著右相嗎?”
老劉一臉驚訝,但眼中閃爍的卻是八卦的光芒。
“哎,這你就不懂了。”
“父子、翁婿尚且有鬧別扭的時候,何況這官場上的盟友?說到底,利益才是最牢固的。”
“二皇子殿下年輕氣盛,有時候做事難免急了點,惹得右相大人不快,也正常。”
男子搖了搖頭,一副深有體會的模樣。
“這要是右相大人在皇上面前再吹點冷風,嘖嘖,二皇子殿下這儲君之路,怕是沒那么順咯。”
類似這樣的對話,在京城的各個角落以不同的形式上演著。
內容大同小異,都是旁敲側擊地暗示趙無塵失寵。
右相不穩,以及皇上的不滿。
與此同時,另一股暗流也在涌動。
“哎,你們說,這幾位皇子殿下里,誰最有賢王之風啊?”
聽雨軒的雅間里,幾個文人墨客正在吟詩作對。
話題卻悄然轉向了儲君之爭。
“要我說啊,三皇子殿下就不錯。”
一位青衫士子放下酒杯。
“聽聞三皇子殿下最是孝順,每日清晨都要去給皇后娘娘請安,風雨無阻。”
“對待下人也是寬厚仁慈,禮賢下士。不像某些人……”
“急功近利,手段太硬,失了仁心。”
另一人點頭附和:“是啊,前陣子京郊鬧饑荒,三皇子殿下可是第一個站出來捐糧賑災的,說是體恤百姓疾苦。”
“這等仁義之心,實乃儲君之典范啊!”
這些對趙無瑕的吹捧,不像對趙無塵的流言那樣隱晦。
反而顯得更加光明正大。
將他塑造成一個德才兼備的賢王形象。
這些精心編織的流言蜚語,如同無數只無形的觸手。
悄然伸向了三皇子趙無瑕的府邸。
趙無瑕府邸,清雅的庭院內,趙無瑕正捧著一卷書。
一副悠閑自得的模樣。
可當府中的管家躬身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后。
他溫和的笑容瞬間凝固了。
“你說什么?右相……對老二有意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