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孫女七歲后也去讀書了,孩子們自理能力強,很快就不需要老人接送。他們清閑下來,覺的也是該輪到他們享受天倫之樂了。而就在這時,家內的氣氛突然變的古怪起來。
他們引以為傲的白人兒媳開始陰陽怪氣的講話,時不時為了很小的事情,跟老兩口找茬,尤其是在他們兒子不在家時,兒媳拿點東西也要摔摔打打,哪怕語言不相通,他們仍然能感受到那股濃濃的嫌棄。在那個家里,老兩口是多余的累贅,沒人在乎。
為了兒子、孫子,為了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他們忍耐著沒有跟兒子告狀,假裝一切沒有發生過,平時在家里則是更加勤奮,家務活全部包攬,為了證明自己還有用,他們每天過的戰戰兢兢,兒媳下班在家休息時,他們也是躲在自己的房間內,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盡量讓他們的存在不那么礙眼。
三個孫子、孫女在沒讀書之前跟兩位老人還是很親的,畢竟是他們兩個含辛茹苦帶大的孩子,感情沒的說。但孩子們讀書以后,進入到的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去過上了完全屬于他們的生活。
最直觀的改變是孩子們回家以后不再講中文了,他們嘰里呱啦的說著英語,跟父母交流、彼此間交流、與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交流,全部是如此。
隨著孩子年紀越大,他們與爺爺奶奶之間的話就越少,除非是老兩口拉住他們硬聊,或許能稍微說上幾句,其他時間,只要他們不主動,孩子們匆匆忙忙,上學、放學,與父母出去度假,與他們這對老人相處的時間少的可憐。
老于和老徐是寂寞的,卸下了家庭的責任,他們的存在,顯得有些突兀。
可是,他們離國而來時,帶著的是破釜沉舟的決心。
國內的房子,沒了;國內的養老金,放棄了;國內的過往,成了云煙;親朋好友全都知道他們是來國外享福的,每個場合提起時,全都是羨慕妒忌的語氣;
他們在國外呆著不開心,也想過回國。但這種念頭只要稍稍一浮現出來,立即是許多許多的現實問題,一路鋪開,擺在面前。
現實太難,每一步都需要經過百般權衡。
老夫妻倆絕沒想到,當初為了獨子的未來所做出的權宜和犧牲,十幾年后化為回旋鏢,直直擊中了他們自己。
老徐和老于在無數個難眠的夜晚里,反復的溝通商量,希望能找出一個好的辦法來解除困境。
辦法還沒想出來,兒子在某天突然站到了他們面前,揪著衣服,囁囁嚅嚅的說:“爸爸,媽媽,這里不是中國,咱們既然來了,就得遵守這個國家的習俗。”
老徐和老于在那一天,整個靈魂都好像是被萬馬奔騰著從身上踐踏了一遍,夫妻倆的腦子都轟隆隆的作響,看著疼寵了一輩子的兒子,異常認真的對他們說:“在我們這個國家,每個人都是要靠自己來生活,不能想著去依賴別人。”
兒子說完,隨便找個借口,直接走了。
老徐皺著眉想了半宿,才對老于說:“兒子是在點咱們呢。”
中國的老父母,肯為了孩子拋棄掉已擁有的安逸生活,陪著他在國外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了新的家,自然也不愿意讓孩子為難。
老徐和老于很快各自出去找了工作,老徐會開車,他學會在網上接單,每天負責去機場接送游客,賺取一定的費用;老于則是去附近的華人超市找了理貨員的工作,與年輕人一樣搬搬抬抬,每天最少工作六小時以上。
他們有了工作之后,兒媳婦的態度轉好了幾分,似乎也認可了他們不是廢人了。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