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一聲令下,朱提直接提速,本來排在萬象城后面的糧鋪布莊先開門營業了。
前一天幽州城里和周圍縣城就貼上了告示,上面寫著;
大王新就藩幽州,又恰逢干旱欠收,大王深感幽州民生不易,值此新歲到來之際,于朱雀大街的升平糧鋪、升平布莊開展補貼買糧、買布活動,助力幽州百姓度過寒冬。
每戶幽州籍百姓持戶籍冊去上面兩個店鋪,可分別用行價的兩折價格限量購買:一石米、一匹布、兩卷精梳棉。
大王助力百姓度過寒冬,明年春天希望大家努力開荒種植紅薯、馬鈴薯靠自己雙手活下去。大王拖了朝廷歲貢去南方調了糧食補貼百姓,希望大家珍惜大王的拳拳愛民之心。
幽州不養閑人,只此一回下不為例,大王年幼沒能力一直養大家。
。
一經張貼,整個幽州提前過了年。
聽說有認字的人讀完告示,當街有百姓跪地大哭,朝著北邊幽王府的方向磕頭。
幽州城內張貼告示的不是官兵,而是朱雀大街新培訓的店員。
“聽說王府現在吃的糧食都是長安皇帝陛下送來的,秋收不利大王免了一成稅,到他手里可不就沒了么!大王還有士兵要養,陛下派人給大王送了一點。跟這告示說的差不多,可陛下又不止大王一個兒子,也不能老救濟他一個啊,咱們幽州爺們可得爭點氣啊!”
“是啊,大王那么小,怎么就分來幽州了!”
“大王不容易啊!”
一片唏噓,百姓也覺得大王分到幽州是十分倒霉。
至此,大王在幽州人氣鼎盛。
。
別人不知道,其實大王目前米糧和布囤的不少,賣多少他和朱提討論過,一戶一石米補貼,好好計劃一下應該能勉強度過這個寒冬,明年春天萬物復蘇,努力開荒多種紅薯和土豆應該能緩過這個災年。
大王從沒想過白給,象征性收錢也得收,就是白楊他們不跟大王一再強調,大王也意識到了,不能搞白養百姓的傻事,后患無窮。
比如他,前頭他爹救濟了他,回頭他照樣不想給歲貢。原因很簡單,覺得偌大的長安不差他這一口唄。
百姓也一樣。
救急不救窮。
大王叉腰,哼!又是寬以待己的一天~
。
第二天朝會,薛相問大王有沒有想過這事兒傳到長安后,陛下會怎么想?
大王天真懵懂狀,“那我爹還不得狠狠為我高興?本王愛民如子!”
一個小孩子說自己愛民如子……反正徐太傅抬起自己袖子扯了扯,努力憋笑。
薛相也很為大王驕傲沒錯,但這事兒就擺在這兒,他作為百官之首還得說。
“殿下,我們幽州可還欠著朝廷歲貢,陛下要是問起?”十二萬戶一戶一石,可不是小數目啊。
大王光棍:“問起就是借的。要不然你說哪來的錢?”幽州這地兒揭起地皮刮三遍都刮不出什么東西,他就是想搜刮錢財刷名聲,也是白白妄想。
他的事兒,解釋不清的多了,大王不是不愁,是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