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謙的說法是在玉門關確實見過支援的西南軍,后面西域退兵,長安把涼州讓給了匈奴,他們就退出涼州了。
“最后見到魏蓬和魏恪都是在玉門關,他們還沒回昌州?算時間應該回去了……”
唐謙回想了一下也沒什么異常,“我們撤軍的時候匈奴人還沒過來接手,西南軍應該是走在我們前邊,難道是這其中……匈奴人搞了什么陰謀?”
西南軍不是在戰場有什么閃失,那兩萬之數應該也不容易遇險才對。
因為白澤的主力陷于西北的預言,魏家一咬牙沒讓老爺子去,魏蓬也只帶了兒子和兩萬的西南軍按朝廷的旨意去支援玉門關。
唐謙一聽魏家人沒回昌州也很上心,怎么說人也是來支援玉門關的。
大王又跟唐謙對了一下他們撤回的路線,分析了一下現在他們去玉門關要走的路線。
大王立馬寫了封信給昌州的三舅舅讓遮天送去,最后一次確認信息。這里離昌州可近了,他們在漢陽吃了頓飯,遮天就拿著回信回去了。
這次也算有點消息,老爺子前幾天送了信回去說下一步去敦煌尋找。還說了為了不遇到匈奴主力,他們是沿著羌人邊界過去的。
大王苦哈哈,“行,敦煌是吧!好歹有個消息,還有個具體地點,老爺子也平安。”他也不敢再耽擱,馬上就要拔營直接殺去玉門關。
任你陰謀陽謀,一路打去玉門關,掘地三尺就不信找不到這兩萬人!
看魏慎憂心忡忡,大王還安慰他,“沒事的,舅舅活的好好的。”
魏慎對大王刮目相看,“沒看出來你還會算命?”
大王心說我不會,白澤會就行了。
大王和唐謙談妥,他們一起進攻玉門關,接著是朔方,打下來以后由原玉門關的守軍駐守。
有西南軍這碼子事,雙方也沒再浪費時間,唐謙也跟著拔營,跟在大王騎兵的后面繼續往西北去了。這會兒唐謙才知道,大王的一萬騎兵都配著一樣的黑風馬和一樣的鐵甲,而且,大王從幽州出來就帶了一萬騎兵,而不是剩了一萬。
大王這何止是吃太好。
大概是他的怨念如有實質,大王發現了,他騎著小棗晃到唐謙身邊,熟練的畫餅,“唐叔,回頭等本王回了幽州,派人給你送來幾匹黑風馬。多了沒有,幾位叔叔的份還是有的。本王在幽州有個牧場,專門繁衍戰馬,等再給幾年時間,咱的騎兵都能能騎上黑風馬。”
唐謙吃沒吃飽不知道,他身邊的幾個將領被大王哄的喜滋滋,顯然已經開始暢想擁有支大王這種騎兵的美好未來了。
等一扎營不同之處又顯出來了,大王這邊下馬喂馬,然后熟練地掏出軍糧包,開啃。
唐謙的人得等板車拉來的黍米,然后埋鍋造飯。
人家吃飯一刻鐘,他們一個時辰不夠,其中有一半時間等后面的火頭軍趕上來。
大王溜達過去一看他們的飯,好吧,就是粥,米少水多。
唐謙端起碗一口氣喝下去半碗,“現在還能喝上粥就不錯了,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堅持到秋收。”
大王笑瞇瞇,“所以,唐叔你選擇站在正義的一面,也是對士兵們負責。表兄,讓輜重營分點壓縮餅給玉門關的兄弟們,光喝粥怎么行?壓縮餅有油、有鹽、還有糖,這樣人才有勁兒行軍嘛!”
表兄:……臉好大。
你咋就成正義了?就算是,你自己說合適嗎!
吃了一段時間白粥就著咸菜的士兵,發現世間還有幽州騎兵吃這么好的當兵的!
唐謙一邊吃壓縮餅一邊喝水,“老唐算看出來了,幽王殿下就是來動搖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