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范陽之事讓長安丟盡了面子,他宣召上黨郡王和清河王回京,結果上黨郡王裝病耗著死活不肯來,清河王也只打發了個庶長子進京敷衍。
就這忽視的態度,百里瑾哪能咽下這口氣!
只是他如今進退維谷,舉旗反了的他都沒平明白,朝中肯定不會支持他再多生事端。不管怎么權衡,這口氣他都得先忍了。
百里瑾心里不舒服,到底把進京的清河王庶長子封為了清河世子。此舉也只能出口惡氣,惡心惡心清河王罷了。
后來,當百里瑾聽說大王出現在并州巡視旱情,他那顆憤怒的心怎么也平靜不了了,就這樣,刺客再次出馬。
此次,他抱著萬分希望,想著大王出門在外,刺殺肯定比大本營幽州容易多了。
誰知道這一等,就是杳無音訊。
他知道,估計又失敗了。如果還有活口,早該回轉長安了。
他哪知道那些刺客這回還活挺久的,真是最近才沒的。大王在燒當耽誤了很久,刺客也在并州、翼州打聽了很久大王的消息。
刺殺失敗,百里瑾只好聽了王司空的建議,先安撫住兵力最強的百里靖,留力氣對付南方的幾個反賊。
。
他直接低頭還好,這貨和王氏一樣,太把士族當回事,也太把瑯琊王氏當回事,才有了賜婚五公主的幺蛾子。
舅甥兩個甚至覺得,王氏宗孫娶五公主,對五公主來說簡直是最好歸宿了。畢竟她的母家是魏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士族,和龐然大物瑯琊王氏不可同日而語。這點大王和朱提都想錯了,人家真覺得王家宗孫肯娶,五公主肯定會嫁。
畢竟,王權更替,世家不倒。
這是王司空的自信。
百里瑾直接頒發賜婚圣旨,了不起大王給他扔回來,再罵他一頓?可這回事情是王司空主導,他們先在長安造勢,想著萬一百里靖對五公主的親情比不過他的野心,此舉還能破壞下對方在大晉的民心。
百里靖在長安風評不差,這是百里瑾心中的另一顆釘子。
等事情完全發酵到人盡皆知,看到民間一片熱烈支持,大司空才同意把尚公主的旨意發去幽州。結果,當晚傳旨的隊伍一個不少,被整整齊齊的掛在了長安門外,又被早起入城的百姓撞個正著。
百里瑾的憤怒就別提了。
這還不算完,城門校尉緊急回報,說鮮卑三部的使團忽然來了長安,已經到了城外。
建章宮一片嘩然。
既然是使團那就得接待,禿發鮮卑王子領銜的‘偽使團’進了鴻儒館,街上也流傳出了北境的報紙。
鮮卑三部想和大晉永熄戰火,聯姻皇室。
這好事啊!
現在天災不斷,大晉四面楚歌,如今長安百姓也沒天朝上國的優越感了。北方和平少些敵人,這是百姓樂于看到的。
百里瑾還沒見使團,只有一只胳膊的‘老王子’要娶長公主的消息就傳遍了長安。
這回聰明的人,總算嗅到了一點不一樣的味道。
百里瑾焦頭爛額,太后和長公主一天來他這哭三趟。
“老三這也太毒了…皇帝,你真的不會答應吧?聽說那鮮卑人年過三十且只有一只胳膊,他可是野蠻的北胡子,你要是答應了汾陽一輩子都會毀了,她可是你唯一的妹妹!”
“朕自有打算,母后放心。”
“放什么心?本宮早說了把汾陽嫁回瑯琊,你和你舅舅偏偏不聽!”
對這個妹妹百里瑾確實早有打算,她嫁回王氏浪費了,他是打算指給蒼梧的章家。汾陽嫁去世代守南疆邊境的章家比嫁回早已一條船的母族有意義多了,至少對他來說。
“妹妹和王毓不合適。”
在太后身后哀哀哭泣的汾陽頓時哭得更大聲了,“皇兄什么意思?百里昭和王毓就合適了不成?!”
百里瑾一個頭兩個大。
這還沒完,他賜婚的旨意沒出長安,鮮卑聯姻長公主的事卻傳的沸沸揚揚,全長安人都知道了,輿論在搞情報專業人的推動下更熱乎了。
“百!里!靖!”
好了,有了他們之前自已挖的坑做鋪墊,這下他不答應,就成了他百里瑾不讓百姓過安生日子了。
百里瑾和大司空都沒想到北境反應這么快,一時焦頭爛額應接不暇。
建章宮很快又換了一批瓷器,“……這是在長安養了多少探子!”
“不止。消息傳遞的太快了,幽州的反應也快的難以想象。”
“呵,我們的人沒出長安,幽州連鮮卑人都送來了!”
……
魏慎也問過大王,萬一百里瑾一咬牙答應了,你怎么辦?真把五公主嫁去王家?
大王震驚:“那必須的啊!大晉公主不是出嫁前不能出宮嗎?等宮里的五公主嫁出來了,本王還有機會多見一見也不一定!”
魏慎:……
你說百里瑾沒事惹大王干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