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在將一眾高層逐一介紹給林浩然認識之后,眾人便紛紛回到各自的崗位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了。
轉眼間,偌大的辦公室里就只剩下林浩然與何善恒二人。
由于管理大權剛剛完成交接,如今有大量需要對接和梳理的工作亟待處理。
此刻,何善恒正坐在辦公桌前,全神貫注地整理著一疊厚厚的資料。
而林浩然則慵懶地半躺半坐在辦公室休息區的沙發上,手中緊緊握著一份恒聲銀行的財務數據報表,認真地逐行閱讀著。
恒聲銀行巔峰的時候,資金規模能達到兩百億港元出頭,以微弱的優勢領先于渣打銀行。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其資金規模卻大幅縮水,僅剩下一百一十多億港元,這般落差,實在令人唏噓。
不得不說,恒聲銀行著實被匯灃銀行拖累得不輕。
這背后的緣由,還得從兩家銀行截然不同的資金來源說起。
匯灃銀行在資金渠道上,主要依賴大企業,像英資企業以及香江本土的巨頭企業都是它的重要資金源。
這些大企業資金雄厚,與匯灃銀行合作穩定,為其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后盾。
反觀恒聲銀行,它的資金來源則更具“草根”色彩,更多地依賴于香江的普通市民以及中小企業。
普通市民的存款零零散散,中小企業的資金規模也相對有限,而且穩定性遠不如大企業。
這種資金來源結構,使得恒聲銀行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
此次匯灃銀行與東亞銀行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商業戰,這場“金融風暴”迅速席卷了整個香江商界。
恒聲銀行由于與匯灃銀行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幸被卷入其中,成為了這場商業戰的“犧牲品”。
在短短時間內,恒聲銀行的資金規模直接減少了將近一半的份額,這無疑是對它的一次沉重打擊,讓原本就面臨諸多挑戰的恒聲銀行更是雪上加霜。
當然,在這近百億港元流失的資金里,大部分流向了林浩然旗下的東亞銀行和道亨銀行。
所以,雖然恒聲銀行資金規模大幅減少,但好在有資金流向自家陣營,整體受到的影響也不算太大。
而渣打銀行與匯灃銀行那邊,在受到林浩然的光明正大威脅后,不得不將之前挪用的50億港元資金轉回了恒聲銀行。
這50億港元讓恒聲銀行原本捉襟見肘的資金狀況瞬間得到了極大改善,資金狀況一下子變得健康穩健起來。
“何叔叔,咱們旗下東亞、道亨再加上恒聲這三大銀行,目前的資金規模加起來一共有多少了?”林浩然輕輕放下手中的財務數據報表,抬起頭看向何善恒問道。
“浩然,你稍等片刻,我這就算算。”何善恒邊說邊順手拿起一旁的計算器,手指熟練地在按鍵上啪啪啪地敲擊起來。
沒過多久,何善恒便完成了計算。
“我仔細核算過了,目前,恒聲銀行的資金規模為113.8億港元,東亞銀行資金規模達到1251.7億港元,道亨銀行資金規模則是98.4億港元,三家銀行資金規模總計1463.9億港元。
結合之前寰宇調研公司發布的最新數據,咱們目前在整個香江金融市場的資金規模占比已經達到62.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