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顯示,當時東亞銀行與道亨銀行的資金總規模約為1041.7億港元,在香江金融市場中所占的市場份額不過44%左右。
誰能想到,僅僅過了短短兩個星期,他旗下銀行的資金規模竟如火箭般飆升,又新增了四百億港元。
而市場份額,也直接從44%漲到了62.3%,這個漲幅,的確夸張。
這多出來的四百億,大多是從香江各大銀行“吸”過來的,其中匯灃銀行更是“貢獻”最大。
恒聲銀行原本因受匯灃銀行牽連,資金大量外流,損失極為慘重。
不過好在,這些流出的資金大部分都流入了東亞銀行。
如今恒聲銀行已被收購,納入旗下,所以從整體來看,對林浩然的金融版圖影響并不大,說到底,不過是資金在自家銀行體系里“左手倒右手”罷了。
“不打緊,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已經相當滿足了,就是心里有點好奇,不知道渣打銀行那邊,現在資金規模到底有多少呢?”林浩然微微側頭,眼中充滿了好奇。
“雖說具體數字我確實不太清楚,但大概估算一下還是沒問題的,渣打銀行本身在香江市場上的份額資金不足兩百億港元;而如今匯灃銀行元氣大傷,剩下的市場份額對應的資金規模大概在470億港元左右。
這么算下來,渣打銀行和匯灃銀行加在一起,資金規模肯定不會超過670億港元,我估摸著大概在650億港元上下。”
何善恒身為銀行界資深大佬,對香江銀行業的各種情況,那可謂是了如指掌,即便是簡單分析的數據,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650億港元啊,這么看來,渣打銀行和匯灃銀行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資金規模,都已經不足恒聲集團的一半了。”林浩然嘴角上揚,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這代表著,渣打銀行雖然在收購匯灃銀行之后,實力大漲,但已經難以威脅到恒聲集團的地位了。
唯一的霸主地位,穩穩的!
“的確,這成績已然讓人難以想象了,你是業外人可能不清楚,如今香江的金融市場在這兩年間,先是受石油危機的沖擊,經濟局勢動蕩;
緊接著樓市又突然急剎車,市場信心受挫;再加上不斷有英資企業將資金外流,在這多重影響下,每年新增的總資金規模十分有限。
而現在,哪怕僅算渣打銀行和匯灃銀行,資金規模達到650億港元,再加上我們這邊東亞、道亨、恒聲這三大銀行的1463.9億港元資金規模,光是這兩大勢力的總資金規模,便已經超過2100億港元了。
而剩下的那兩三百億港元資金市場,要分給數百家銀行,實際上也不少了,本身他們占據的市場份額也不多。”何善恒微微搖頭,語氣中滿是感慨。
香江確實存在幾百家銀行,但實際情況是,資金規模超過一億的銀行都不算多。
如今,林浩然的恒聲集團與渣打集團那邊,已然將香江規模最大的幾家銀行收入囊中。
曾經,匯灃銀行穩坐香江銀行業頭把交椅,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銀行;
恒聲銀行緊隨其后,位列第二;
渣打銀行排名第三;
東亞銀行排在第四;
還有林浩然前段時間收購的道亨銀行,在以前也同樣排在前十的行列。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若重新對香江銀行業進行排名,局勢實際上已經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