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于定價這事兒,他前世還真無意中看過相關的文章。
如果香江電話公司沒有突然和摩托羅拉公司聯手,按原本的軌跡,到1983年,首先在香江開通移動電話業務的該是和記黃埔旗下的和記電訊。
當時,和記黃埔察覺有線電話業務發展艱難,而移動電話業務卻是個難得的機遇,于是果斷抓住時機,成立和記電訊,從移動電話業務切入,成功打破了香江電話公司在通訊領域的壟斷。
那時,移動首批移動電話的公開售價普遍高昂,通常在2萬至3萬港元之間,而入網費也需約6000港元。
由于市場需求極為旺盛,產品供不應求,在黑市上,這大哥大的價格更是被炒至每臺5萬港元左右!
除此之外,每月還需繳納150港幣的基本服務費,每分鐘通話費更是高達1港幣,而且無論是撥打電話還是接聽電話,均要收費。
可以說,無論是有線電話業務,還是無線電話業務,都是能帶來長久暴利的穩定生意。
所以,盡管香江電話公司在前期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想要收回成本,其實并非難事。
“首批是限量發售嗎?”林浩然思索片刻后,抬頭發問。
“肯定要限量,受基塔技術和數量的限制,使用我們移動網絡的人越多,信號就會越差,所以必須加以限制,經摩托羅拉工程師團隊的估算,目前用戶數量不宜超過三千人。
因此,我們決定首批用戶就以三千為上限,不過,三千人也不算少了,我們擔心要是價格定得太高,連這三千位客戶都難以招攬到。
老板,您對定價有什么建議嗎?”馬世民詢問道。
移動電話開啟商用,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首開先河,沒有任何可借鑒的范例,所以對于香江電話公司來說,定價著實是個讓人頭疼的難題。
“我的想法是,價格盡量往高了定,比如說,電話機一臺定價五萬港元,入網費一萬港元,每月基本服務費500港元,每分鐘通話費2港元。當然啦,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后續可以適當調整,但總體不應該定得太低!”林浩然思索片刻后,笑著說道。
“噢?老板,您給出的這個價格,比我們這段時間討論的價格可高出不少啊,要是這么定價,豈不是會把很多潛在客戶都擋在門外了?”馬世民眉頭微蹙,說道。
“拒之門外就對了,首批如果客戶太多,對我們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我們的移動信號網絡也應該支持不了如此多的客戶使用,既然要打造高端、壟斷性的通訊服務,那從一開始就得樹立起高門檻,吸引那些真正有實力、有需求的頂級客戶。”
“可這價格實在是太高了,就算香江有不少富人,也未必都能接受啊。”馬世民還是有些擔憂,眉頭皺得更緊了。
五萬港元一臺機子,不僅如此,還要一萬港元的入網費,后續的費用也不低,這簡直就是拿富人當冤大頭啊!
“馬先生,您換個角度想,我們前期投入巨大,若想快速回本并實現高額盈利,只能從高凈值客戶群體入手,而且,高價格本身也是一種品質和身份的象征。
那些頂級富豪們,向來愿意為獨特、稀缺且高品質的服務買單,我們推出的移動電話,在香江乃至全球都是率先商用,本身就是稀缺資源,別人短時間內也無法復制,算是壟斷性業務。
再加上我們提供的穩定信號和優質服務,完全配得上這個價格,對那些老板而言,他們的通話價值,可不低。
而且,以香江如今的富人群體,首批三千個客戶,真的達不到嗎?”林浩然耐心地分析著。
香江如今僅僅是擁有億萬資產的家族,就高達數百個以上,更不用說還有更多的千萬身價、百萬身價的高產群體。
所以,三千個客戶,林浩然估計到時候可能都不夠,既然如此,何必太低價呢,以后基塔技術更成熟、覆蓋更廣之后,再增加客戶群體就是了。
馬世民恍然大悟,現在實際上就是賺壟斷的錢。
“老板,我突然有個想法,您還記得我們當初商量過,等時機成熟之后,就將我們與摩托羅拉公司合資的公司進行全面收購,徹底把香江移動電話業務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嗎。”馬世民笑著說道。
林浩然點了點頭。
他的確與馬世民聊過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