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穿越來得太晚了,因此錯過了和記黃埔。
這點的確讓他感到有些遺憾。
畢竟,和記黃埔的發展潛力,可不輸置地集團。
只不過,此前看在大家都是華裔商人的面子上,林浩然即便有實力搶奪和記黃埔,他也沒有下手。
可如今,不一樣了,李加誠居然聯合那些英國人,想要對付他,那就別怪他不講情面了。
“和記黃埔的情況是,目前銀河證券公司持有其18.71%的股份,成為了和記黃埔的第二大股東。”
“長江實業領域,目前銀河證券公司共計持有16.25%的股份,榮升為長江實業的第二大股東。”
這是林浩然上次趁著它們股價大跌時大肆吸入,最終持有李加誠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
長江實業,他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沒啥收購的欲望。
公開的資料顯示,李加誠個人持有長江實業40%的股份。
而和記黃埔實際上就是李加誠通過長江實業來掌控的,目前長江實業持有和記黃埔40%的股份。
持股率都很高,但也不是沒有辦法搶奪。
因為,李加誠控股和記黃埔的時間,還太短太短了。
為了獲得和記黃埔,這幾年李加誠幾乎耗盡了自己的資金,付出的代價太多了。
畢竟,他收購和記黃埔,可是被稱之為‘蛇吞象’。
所以,李加誠對和記黃埔的掌控,根基實際上還不穩。
而不巧的是,如今房地產又不如前幾年那般如此火爆,反而是交易量愈加下降,這些都讓李加誠雪上加霜。
雖然房價看起來還沒怎么跌,可通過官地競拍、交易數量等,便能夠看得出,如今香江房地產行業已經開始不景氣了。
如此那昂高的房價,不過是開發商們強行不讓跌的罷了。
此刻,林浩然腦海中一個計劃逐漸成型。
讓銀河證券公司暗中通過二級市場收購這兩家企業的股份。
一旦被發現,就光明正大地針對長江實業,給外界營造出“林浩然要強行收購長江實業”的假象。
這步棋看似激進,實則暗藏深意。
他想起包裕剛當年與怡和洋行爭奪九龍倉時的場景。
兩家為了獲得九龍倉的控股權,促使九龍倉股價不斷上漲,最高的時候,九龍倉股價甚至超過100港元每股。
而這,也同樣能夠給林浩然一些啟發。
長江實業是李加誠的根基,若擺出強攻姿態,必然會逼得李加誠將主要精力與資金都投到保衛長江實業上,畢竟這是他親手打造的商業帝國核心,絕不可能拱手讓人。
到時候,林浩然將長江實業的股價炒高,同時宣布自己要收購長江實業的目的,公開大量收購長江實業股票。
如此一來,李加誠被迫應戰,雖然他持有40%的長江實業股份,但想將股票從40%上升至50%,難度可不小。
面對林浩然這樣的超級富豪,一旦被覬覦,沒有持股50%以上,都不算安全。
所以,到時候李加誠必定會將資金全部放在長江實業這邊。
而收購了和記黃埔之后,李加誠雖然成功晉級香江頂級富豪,可為此他也負債累累。
將精力都放在長江實業后,他根本無暇顧及和記黃埔這邊了。
如此一來,他對和記黃埔的掌控力便會無形中被削弱。
而暗中,他繼續吸納和記黃埔的股份。
到時候,說不定李加誠被迫選擇與林浩然談判。
而當李加誠得知他不僅僅持有大量的長江實業股票,還持有大量的和記黃埔股票時,必然會驚覺自己從一開始就落入了圈套。
可這時候,已經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