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聞你與多央乃是在樓蘭相遇。”
“當是知道妖僧摩羅叛逃之事。”
沈翊點頭。
龍樹菩薩喃喃道:
“那摩羅妖僧,本是我的師兄……”
沈翊當即正襟危坐,凝神以聽。
百年前。
小昭寺正值鼎盛,雄居西陵以東。
寺中不僅有活佛坐鎮,更有四大菩薩,八大金剛,門下更是人才濟濟。
其中,最為閃耀的天驕。
便屬妖僧摩羅。
他實乃天縱之才,佛法精深,修為精湛,早早便踏入宗師之境,且兼才思敏銳,總有諸多奇想,極為受到師父看重。
根據龍樹所言,他看到無心,便仿佛看到了當年摩羅的影子。
然而,世間諸事,逃不過盛極而衰,也不知何時起,他開始追求長生久視之道。
并想出一個神體兩道兼修并行的路子。
這路子很邪性,師尊不允他繼續,然而摩羅卻是一意孤行,既然師尊不許他在西陵行事。
他便將心思放在了樓蘭國。
樓蘭深處漠海黃沙之中,獨立于西陵,卻又受到西陵輻射,且樓蘭國王招引有德之士,同樣在追求長生之道。
正是最好的鉆研行事之所。
故而,某一天。
摩羅盜取凝魂珠,遠赴樓蘭而去。
當時,小昭寺只恨妖僧邪佞,盜寶遠走不知去向。
然而,后來龍樹等人在摩羅的房間中發現他留下的書信和鉆研手稿。
信中言辭懇切,句句肺腑。
千言萬語化為一句:
“活佛有盡,長生無終。”
“當為小昭寺,為師父謀萬世不滅之法。”
眾人方才恍然。
摩羅所為,皆不為己。
而是為了小昭寺,為了他們的活佛師尊。
然而。
等到再相見之時,便是那位大夏高人,提著摩羅的頭顱踏空而來。
與小昭寺興師問罪。
摩羅本是活佛愛徒,所作所為皆出有因,以樓蘭國民為試固然不對,但愛徒之情卻是遠遠大于了公理正義。
故而,活佛率領四大菩薩,憤而對那位大夏高人出手。
那一戰,打得天昏地暗,天地色變。
驚動了所有三宗四寺的活佛菩薩,待得他們掠空趕來,小昭寺已然一敗涂地。
四大菩薩盡誅。
活佛身受重傷,若非其他三宗四寺出手阻止,小昭寺便要當場被趕盡殺絕。
那位大夏高人只是淡淡留下一句:
“一眾冠冕堂皇之輩。”
“此之為訓!”
說罷,其人便再度掠而往西,不復蹤跡。
沈翊聽此,驀然震驚。
那位前輩一人便能在西陵行滅宗毀教之事,實在稱得上驚世駭俗,傲視天下。
后來,小昭寺封山不出。
休養生息。
終于傾盡全寺之力,才能讓門下弟子出了幾位菩薩和金剛,勉強挑起搖搖欲墜的大梁。
方才敢再度開山。
而活佛以殘燭之軀,苦熬百年,也終是到了油盡燈枯,行將就木的地步。
“那位就是活佛?”
沈翊的眸光落在玉石蓮臺上那形容枯槁的身影,雖是疑問,但顯然已是篤定。
龍樹菩薩頷首承認。
活佛圓寂在即。
凝魂珠卻仍遺落在外,若是小昭寺沒有活佛傳承延續,絕對會被踢出三宗四寺之列!
按照西陵活佛傳承的習俗。
活佛圓寂,會將一身精氣神凝為精神烙印,封于凝魂珠,活佛傳人接受凝魂珠傳承。
便能得到活佛的精神烙印傳承。
這種傳承并非是記憶的灌輸,而是更加純粹的精神力和精元的洗禮。
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傳承者的資質。
同時歷代活佛的精神印記,也會在潛意識幫助傳承者更快領悟佛宗神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