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我們才是尼安德特人。”
“嗯?”
“你們,是智人。
“被趕進地下的智人。”
“?”
文君眨了眨眼,有點蒙圈。
他在說什么?
陸明回頭,看著坐在病床上懵逼的文君和艾曉琳,失笑道:
“抱歉。
“這個稱呼,你們恐怕不懂。
“換一個世界,換一個視角,肯定不會再用這種稱呼。
“但我猜,這件事,地上人的歷史上也有記載。
“只是那些內容混沌于人類學與考古學的著作里,語焉不詳,甚至全是推測。
“或許,在這里,你們被叫做小矮人,我們被叫做巨人族,也未可知。”
講了個一點也不好笑的,干巴巴的笑話后,少年轉身,再次看向夜幕中的城市。
前世,陸明曾經讀到過一些人類學書籍。
也因此,他熟知一種頗具浪漫色彩的假說:
現代智人,之所以能夠在不同種人類的進化競賽中拔得頭籌,統治世界,是因為只有智人的大腦,能夠支撐起基于共同愿景的敘述——
故事。
憑借“講故事”的力量,智人成為了唯一能團結起來,形成集體力量,甚至軍事力量的人種。
并最終借此戰勝了人屬(學名homo)人亞科下,其他所有十六種人類。
殘殺、屠滅、吃光了他們。
稱霸了這顆星球。
那之后,才是浩浩湯湯的已知人類文明史。
而在人類戰勝的所有親眷人種中,一支在德國尼安德特山谷中被發現化石的人種,被學界認為,是與智人爭奪優勢物種地位的最強競爭者。
考古學發現,相比智人,尼安德特人擁有更加強大的肉體力量,其個體的體型更高大,關節面更大,肌肉募集能力更強,骨密度堪比猛獸,腦量甚至略大于現代人的平均值。
一個年幼的尼安德特人,肢體也遠比一個營養良好并堅持鍛煉的現代人更粗壯。
但最終,在殘酷的物種競爭中,他們敗給了智人。
而對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學界一直沒有統一意見。
有人說,是尼安德特人的食性導致了他們的消失——研究發現,該人種顴骨傾斜地向后轉折,而非現代人的“高顴骨”,牙齒也更加鋒利,尼人幾乎全是肉食性的,而非智人的雜食性。
這導致他們無法攝入植物纖維,無法解鎖種植天賦,想要獲取食物唯有捕獵這一條路,往往要與跟猛獸對壘,爭奪獵物。
這讓尼人的人口數量始終無法上升,最終和掌握農耕技術的智人拉開差距;
也有人說,尼安德特人毀滅于快速的氣候變化,他們需要巨大的能量攝入來維持龐大體型,當外部環境快速變遷,獵物數量驟減,尼人的族群結構便迅速崩潰,逐漸消亡;
還有人說,智人擁有社會整體性、文明程度的優勢,使現代人在族群紛爭中取勝,代替了更加原始的尼安德特文明——這正是陸明前世聽過的,最為流行的說法。
即,智人最早解鎖“虛構”的能力,通過講述故事,構筑愿景,編制神話,更早地擁有了強大的組織能力,甚至可能早早創造了“宗教”這一在遠古時代擁有碾壓優勢的團體結構,因此得以勝出。
無論真相如何,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在陸明原本的世界里,智人確實戰勝了身體素質甚至腦容量更加優秀的尼安德特人,統治了世界。
但,在這個世界,情況發生了一點小小的逆轉。
陸明苦笑著搖了搖頭:
“沒想到啊……”
這次,尼安德特人掀桌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