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戰中,這個宇宙的種族,已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低烈度作戰方式。
既不是絕對的超視距打擊,也不是原始的火炮對轟,
而是結合光束武器,質量兵器,力場武器,動能彈幕,蜂群撞擊等多種毀傷方式的立體化作戰方式。
這其中,根據不同種族的特征,作戰方式各有側重:
有些種族的星艦,可以展開射程接近數十萬公里的光束打擊,
有些則可以用力場武器“裁剪”對方的有生力量,
有些,可以根據自己的符文科技,制造大范圍幻象和模因干涉,讓敵方力量自毀,
有些,甚至會使用生物/認知復合型病毒,無聲捕殺敵人的艦隊,甚至清洗全部敵人,保留軍事資產。
還有一些種族,不以“文明”的形式存在,僅以生物性的延續和擴張做為自己的唯一與至高需求。
這些種族的“艦斗”概念,則與其他種族都不同——它們更喜歡將自己的孢子和幼體侵入到其他生物的戰艦中,掠奪對方的基因資源。
不過,這種攻擊的針對性雖強,卻拿硅基生物沒轍。
此外,根據自身科技樹與敵人特征,使用動能武器的彈幕封鎖敵方星球空域、用艦載蜂群撞擊消耗對方的護盾和裝甲等相對原始的作戰方式,在太空時代,依舊能占據一席之地。
因為種族之間的戰斗,也有代差與科技樹的差別,看似原始的方略,亦有奇效。
上述艦戰能力,塞伯坦人的戰艦與泰坦大多擁有。
此外,不同塞星人殖民艦和泰坦,還分別擁有包括熱核武器、質量兵器、軍用太空橋兵器在內的多種重型殺傷武器,對與自己科技樹相悖的敵對種族,也有有效的反制措施。
不過,各種族的傳說中,足夠強大的文明或生物,還有更加奇詭、無法防御的對艦、甚至對星作戰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數學律兵器、物理學干涉,甚至天文單位打擊等。
傳說中毀滅萬物的宇宙大帝,可以向敵人投擲星辰,或直接抽掉目標的數學結構,抹去對方的存在。
當然,那種級別的力量,在塞星人內戰的最激烈的時刻,都沒有出現過。
在整個銀河系,也只是上古時代的傳說。
總之,基于這些現成的戰法,塞星人參與的所有戰艦戰斗,都是有章可循的。
甚至,塞星人還有自己獨有的對艦作戰方式——
近戰搏殺。
實際上,近戰搏殺的原理,與動能彈幕和蜂群撞擊類似——直接用自己的熱能武器、變形狀態下的撞角,甚至剛性結構,物理破壞對方的護盾與裝甲,殺傷戰艦內的有生目標。
這種作戰方式之原始,足以與低等生物海戰中的跳幫戰相提并論。
但這恰恰是塞伯坦人的專長——宇宙中,只有少數種族,可以在深空近戰中,敵過搭載了飛行背包的塞伯坦人。
可現在,一艘本應笨重的戰艦,竟然如同靈活的宇宙飛鳥,追著曾經的追蹤者小隊的王牌戰士天火打?!
這不科學!
頻道中,天火近乎崩潰:
“難道我們真的要和它兩敗俱傷,它才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