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手看了看表,已經快一點半了,李青河回家拿上電工書,返回采購三科摸魚。
這一下午,除了錢科長一直在小辦公室不知道干什么以外,李青河只見到了三個采購三科的同事。
一個是進來就認識的陳杰。
一個二十多歲的微胖年輕男人,叫胡以冬,樂樂呵呵的,看到李青河互相認識了一下以后給他發了一根華子。
對方寒暄兩句,又去跟錢科長打了聲招呼,坐了一會就走了。
另一個是一個二十三四歲的女人,名叫常問蕊,整個一話癆,恨不得把李青河八輩祖宗問清楚,看到李青河在看的電工書又是一陣叭叭。
李青河倒是樂得跟她聊天,都不用套話,很多李青河沒有門路打聽的消息,這會兒都知道了。
采購員是一個肥缺,正兒八經的說,李青河跟陳杰這樣的草根出身那應該是連邊都摸不著的才對。
為什么他們倆能進這采購三科?
這就不得不說,這個于半年前成立的采購科對于這些有身份,背景的人來說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坑。
比如采購一科和二科的采購員,他們的任務是什么?
采購生產材料,機械設備,過節福利,年貨采購這些。
錢多事少離家近,絕大部分的任務被囊括在計劃經濟的‘計劃’兩個字里面。
可以說坐在家里,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任務都給完成了。
沒有多少事情的同時,升職加薪一個都少不了,可以說是二代和關系戶鍍金的不二場所。
可是半年前,統治未來三十年的糧票橫空出世,城市戶口每家一個糧本,定量分糧。
軋鋼廠作為重工產業,吃飯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想吃好有點難了,肉限購,糧食定量。
這么大一個廠子,上級領導進廠檢查,兄弟企業參觀學習,下面廠子來人學習你先進的管理、生產經驗,這些要不要招待招待?
需要交換一點計劃外物資,什么鋼鐵換水泥?鋼鐵換豬肉?鋼鐵換……這些要不要招待?
除掉這些,我廠長的朋友來看我,我請吃頓飯不過分吧?
我書記的戰友遠道而來,招待一下沒問題吧?
這些都沒問題,那么問題就來了,物資管控了……公對公采購限額了!
這種背景下,采購三科應運而生。
進來鍍金的二代們傻眼了,我就想來吃吃火鍋唱唱歌,你特么真叫我下鄉去采購?
你怎么好意思開口的?我爸知道么?
要說工作工資高,福利好,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假的。
放映員工資不高么?炊事員福利不好么?
為什么他們不做?
所以當采購員真的需要下鄉采購的時候,那些關系特別硬,隨時能走的都走了。
留下的這幾個,比如胡以冬和常問蕊他們屬于那種有關系,但是目前沒有更好的選擇,反正一個月三十塊錢的采購任務,他們跑跑關系也能搞到,就先留下來混著。
屬于目前不想失業,計算一下得失也不想升職的那種。
這個時候,李青河跟陳杰這種能下鄉,能采購,愿意為廠里迎來送往,領導人情交際作出貢獻的人,就出現了。
而且看這個架勢,后邊采購三科都會慢慢的換成李青河、陳杰這種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