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小時以后,易中河就把車開到了紅星公社。
聽到卡車的動靜,有人從里面出來。
易中河遞上工作證,對來說說道:“同志你好,我是京城肉聯廠的駕駛員,過來給紅星公社送肉的。
還得勞煩你們安排人過來對接。”
來人檢查了易中河的工作證,對著易中河說道:“中河同志,我是紅星公社的副主任,我叫吳天祥,我負責紅星公社的后勤。
就由我來和你們對接就行了。
這大中午的,你們從城里趕過來,還沒有吃飯吧,趕緊進來,吃了飯咱們再卸貨。”
易中河連忙拒絕道:“吳主任,我們吃過飯過來,飯就不吃了,我等你們吃好再說。”
吳天祥哪里肯同意,這大中午的過來送肉,哪有不吃飯的道理呢。
于是連拉帶拽的,把二人拉到集體食堂。
紅星公社按理說是鄉鎮單位,應該有自己的食堂,但是他們沒有自己開火,而是和村里用一個食堂。
易中河和趙錦州進去食堂,就看到食堂里有上百口人,或蹲或站的,在那吃飯。
集體食堂的伙食也很簡單,就是二合面的饅頭,和大鍋菜,或者說是燉菜。
沒有像趙錦州說的那些白面饅頭可勁造,但是這里二合面的饅頭也不限量。
在這里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用筷子把二合面的饅頭串成串,然后端著一盆燴菜。
這里的二合面饅頭沒有肉聯廠的大,也就是拳頭大小,一般成年人也就是幾口就吃完了。
吳副主任,給易中河和趙錦州每人端了一盆燴菜,又拿了一盤子的二合面饅頭,讓兩人吃。
雖然肉聯廠的飯菜有一定的油水,但也是相對來說的,但和后世肯定沒得比。
所以人一旦缺少油水,那么就容易餓。
易中河和趙錦州,也是一樣,易中河一貫的習慣就是開車不吃這么飽,所以對于面前的飯菜,他還是能吃下去的。
隨意的又吃了一頓飯,吳副主任才安排人過來卸貨。
吳副主任稱好重量以后,寫了回執,提著兩大兜的二合面饅頭過來。
“中河同志,錦州同志,我們鄉下沒有什么好東西,這些饅頭你們拿著,感謝你們不辭辛苦的給我們送肉。”
兩人推辭不住,只能收下。
回去的路上,趙錦州對著易中河說道:“中河哥,這集體食堂就是好,可以隨意的吃,估計咱們這兩兜饅頭,也都是算在食堂的消耗里面了。”
易中河笑了笑回道:“那可不咋地,所有的人隨意的吃,也沒有個數,多一點,少一點誰也發現不了。”
趙錦州說道:“那還是農村好,最起碼吃飯不用糧票,還能吃的飽。
我們院里有一個住戶,一個人上班,家里六口人吃飯,每頓每人就兩個窩頭,孩子都餓的跟豆芽菜一樣。”
易中河聽了沒有說話。
雖然農村開辦集體食堂的原則就是讓大家伙集體勞動,集體吃飯。
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共產主義的好處,感受到集體的好處,讓每一個人,無論是男女老幼,都能夠吃飽飯。
略懂歷史的易中河可是知道,這才剛開始。
開始的時候,這樣集體活動,的確讓很多人體會到集體的好處,無論是集體吃飯,還是集體干活。
但是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有人偷奸耍滑。
集體食堂剛開始的時候,還感覺不到什么,但是后面會慢慢的出現問題。
沒有制度,也不像后面有工分,干多干少都一樣,干不干活,都有飯吃。
這樣后面慢慢都是問題,特別是從明年開始,糧食減產,這些都會爆發大的問題。
不過這些和易中河都沒什么太大的關系。
他一個小屁民,改變不了歷史的進程。
趙錦州見易中河不說話,問道:“中河哥,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說話,難道是這集體食堂不好嗎?”
易中河知道這集體食堂不好,但是他也不能說啊。
于是回道:“沒有,集體食堂挺好的,大家都能吃上飯,都能吃飽飯。”
易中河興致缺缺的把車子開回了肉聯廠。
把回執交了以后,來到車庫。
這是另外幾個駕駛員都還沒有回來,所以易中河就帶著趙錦州開始接著檢修車輛。
昨天只是大概的檢修一下,今天易中河帶著趙錦州詳細的檢查一遍他開的的這醬g506卡車。
易中河發現,這輛車很多的零件都已經磨損的很嚴重,眼巴前倒是能用,但是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于是易中河就坐在旁邊想著該咋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