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屯的兩位村長,書記,聽易中河這么說,也很高興,特別是吳書記,拍了拍易中河的肩膀,“這就對了嘛,這才是咱們爺們的作為,推三阻四的跟個娘們一樣,哪能配得上你。”
易中河接過吳村長手里的木盒,對著二人說道:“我把我京城的地址給你們留下,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給我發電報或者寫信。
只要我能幫上忙,我肯定不會推辭。”
吳村長也笑著說道:“行,我們記下了,以后真碰到了難處,我們肯定不會跟你客氣。
而且以后我們要是有機會去首都,一定去麻煩你。”
“這話說的,如果哪天咱們屯子里人有去京城的,一定去找我,我指定好好的招待。”
吳書記也笑著道:“行,這天也不早了,我們回去還得三四個小時呢。
中河,以后咱們就當是實在親戚處,以后在京城碰到了難處,別忘了在營市榆樹屯還有一票親戚。”
榆樹屯的人,牽著牛車回去了,易中河在干貨廠的門口站了好一會,才轉身回招待所。
對于榆樹屯這些耿直的爺們,易中河相當有好感,不矯情不做作,對待自己都是真心。
易中河打開裝著野山參的盒子,對于野山參易中河并不懂,但是他也能看出來這兩個山參的品相不一般。
最起碼從盒子里的野山參看來,根須齊全,沒有破損,而且是炮制好的,保存也很不錯。
剛才榆樹屯的吳村長也說,這兩棵野山參一根是八十年的,一根是七十年的。
對于野山參的價值,易中河雖然不懂,但是也知道幾十年的野山參價值是多少,特別這玩意越放越值錢,反正他有空間,也不存在保存不當的可能。
易中河把盒子收進空間,等回了京城,拿出一根交給易中海,讓他當留著當傳家寶。
回到招待所以后,易中河看到幾個人都還在招待所的大廳里等著他呢。
張兵見易中河回來,“中河,榆樹屯的人,回去了。”
“嗯,在門口聊了一會,就回去了,畢竟他們回去還得不少時間呢。
你們怎么都還在這,晚上不吃了。”易中河調侃的說道。
張兵指著這一堆的麻袋說道:“這不你沒來嗎,這么老些東西,咋辦。”
易中河也有點發愁,這么多的東西,幾百斤還是得有的,按理說這是榆樹屯感謝易中河,丁傳文還有張兵的。
但是肉聯廠一行十個人,都在這坐著,如果他們三人就把這些東西給分了,這不利于團結。
所以易中河對著丁傳文說道:“丁哥,這是人家感謝咱們的,不能夠算成廠里的物資吧。”
丁傳文笑著回道:“那不能夠,這是人家感謝咱們得,公私我還是能分的清的。
不過中河,對于這些干貨,我想跟你和張兵商量商量。”
易中河知道丁傳文想說什么,不過他也沒在意,畢竟他空間里的海鮮干貨,都囤了不少。
“丁哥,你看著安排就行了,我都沒有意見。”
張兵也是這個意思,雖然張兵沒有囤這些海鮮干貨,但是如果丁傳文分配了,他一個采購員也不至于為了這點東西,跟丁傳文弄的不愉快。
所以張兵也跟著說道:“對,我跟中河的意思一樣,丁副廠長你看著安排就行了。”
丁傳文見兩個人這么給面子,心里也很高興,“行,既然中河跟張兒都這么說了,我就說說我的想法。
今兒榆樹屯的人給咱們送了這么多的干貨,我估摸著差不多有個四五百斤。
我的意思是這樣的,雖然榆樹屯的人說是謝我們三個的,但是咱們既然是一起出來,就是一個團隊,我們三個肯定不可能把這些東西都攏在手里。
我準備吧這些東西分成兩份,一份屬于我跟中河,還有張兒的,剩下的一半,你們七個人分一分。”
丁傳文說完,看向眾人,易中河跟張兵沒有任何的意見。
剩下的七個人,更沒有什么意見了,原本他們還羨慕易中河三個人,一下被別人送了幾百斤的干貨。
他們有羨慕的,有嫉妒的。
現在丁傳文的分配方式,讓他們也能分到一部分,雖然不多,也有三四十斤,這意外的收獲,怎么能讓他們不開心。
所以眾人的臉上都露出喜色,董大力率先開口了,“老丁,中河,張兒,我就替其他的幾位兄弟謝謝你們三位的慷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