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力為例,跟大毛和二毛打架之前相比,歐洲的電價已經上漲了5倍,現在不允許歐洲使用大毛和三國轉賣的能源之后,第二天各國電價就普遍上調了20%。
這就是基礎民生項目被資本私有化的后果,資本是不會虧錢的,他們預料成本上漲,立刻就會通過漲價來抵消這些增長的成本。
相比之下龍國把基礎民生項目都把控在政府手中的模式就非常好,30年來電價幾乎沒漲過。
電力是工業基礎,沒有電力就別談工業化,這就是南越這個國家永遠不可能成為新的世界工廠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國內電力不夠用,還要從龍國進口呢。
電力價格上漲也就意味著各項生產原料價格緊跟著上漲,表現在終端商品上的生產成本就會大幅度上漲。
歐洲的工業巨頭們扛不住節節攀升的成本,只能選擇向社會穩定、生產成本低廉、原材料充足、工人素質相對較高的龍國來。
首先來的就是德意志化工巨頭巴斯夫,他們準備在龍國建造一個一體化基地,每年生產至少6萬噸工程塑料,滿足汽車和電子產品等行業的需要。
但是他們擔心一下子建造這么大一個廠區,生產出來的塑料賣不完,所以他們就聯系了龍國相關部門,希望他們牽線讓星辰汽車跟巴斯夫簽下合作協議,星辰汽車需求的塑料至少有30%從巴斯夫龍國工廠采購。
只要有這個銷量保證,他們就毫無顧慮立刻來龍國選擇城市建廠。
與此同時,法蘭西空客集團也派人接觸了龍國相關部門,他們準備在津門生產線基礎上在龍國建造一個科研中心,重點研究氫能源基礎設施、先進制造、電氣化和未來客機客艙等新技術。
要知道龍國在大飛機方面還有所欠缺,空客這個項目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除了這兩家巨頭,寶馬也扛不住了,它也要來龍國建造工廠了。
雖說歐洲各國迫于現實原因放棄了碳中和和新能源汽車等承諾,但是寶馬等汽車品牌可不舍得放棄龍國市場。
而如今龍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占有率已經超過了四成,去年總銷量超過了千萬輛。
寶馬肯定想要在龍國新能源市場分一杯羹,所以他們決定以建造新能源汽車工廠的名義在龍國投建一個集研發和生產為一體的工廠。
這個名義好忽悠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本國的政客,畢竟龍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一整套供應鏈,成本低到令人發指,寶馬這個選擇沒人敢說什么。
后期他們會擇機增加燃油車生產線,盡量降低總成本。
為了區別于普通的新能源汽車,凸顯寶馬的高逼格,他們的設計師給新能源汽車設計的電池造型是圓柱形,而市面上通用的都是方塊型。
所以,寶馬方面希望龍國相關部門跟楊辰溝通一下,為寶馬專門生產一款圓柱形固態電池。
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他們立刻派團隊來龍國挑選城市建廠。
與此同時,睿典安百拓集團甚至將位于櫻花國橫濱的工廠搬遷到龍國,而且他們已經確定了4個意向城市,分別是海城,江城,河城,金陵。
由于要投資白頭鷹5500億鷹幣,櫻花國現在一個頭兩大,這些錢只能分攤到國內企業身上,由他們通過納稅等方式解決。
可是這無疑會增加公司成本,有些公司就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通過降低國內銷售額來降低稅收和均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