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口是縣政府辦公室的主任和信訪辦的幾個同志,他們手里拿著筆記本,一面和大家說這著什么,但亂糟糟的場面中,誰聽他們說話了。
夏文博同在場的縣里有關的領導點了點頭,走了過去。
縣政府的人一看他來了,也都松了一口大氣,他們可算是盼到東嶺鄉的領導到來,這下他們可以交差,剩下的就是東嶺鄉和夏文博的事情,和他們無關了。
夏文博深吸一口氣,就站在臺階上,叉著腰右手一揮說,“大家安靜一下!我是夏文博,是東嶺鄉的副鄉長,我來就是解決大家的要求和問題的。”
上訪的人們齊刷刷地將目光倒向夏文博這一邊,有人開始指指點點,對夏文博這個名字,東嶺鄉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的是沒有見過他,但也聽說夏文博這副鄉長人還不錯。
有人喊:“夏鄉長,你怎么解決啊,我們現在都發不起工資了,土地也沒有了,你說我們吃什么,喝什么!”
也有人喊:“夏鄉長,你可要幫我們拿個主意啊!”
下面亂糟糟的一片喊聲。
夏文博連續揮了好幾次手,才讓下面的喧嘩逐漸停歇,在來的路上,夏文博也思考好了幾套應急方案,但面對這樣的局面,無外乎就是拖延,哄騙和威逼。
但這樣的手段,夏文博都不想用,他要用一種他認為最好的方式,徹底說服這些職工。
夏文博高聲說:“各位父老鄉親,我是東嶺鄉的副鄉長,你們不是來上訪的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穿衣吃飯的事。好!我現在答應你們,半年之內讓你們有飯吃有衣穿,過上同城里工人一樣的日子,但是你們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就是現在同我一道去縣城幾個工廠里去看一看,看看人家是什么干的,是向政府要飯呢,還是向自己要飯吃?如果是向政府要飯吃的話,參觀完后,我也陪你們一道就在這兒坐上十天半月的,縣政府不給飯吃我們就不回去。”
這一招果然很靈,人群中開始躁動起來,有人提議先去看一看,有人提議說,先答應我們的條件。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開始動搖了。
夏文博接著說:“要答應條件也得回家后再說,這兒是說話的地方么,再說,不管石頭拋得有多高,總得有個地方落下來,在個地方放著,你們總不是為上訪而上訪吧。我們東嶺鄉最近的局面你們也是看到的,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大家何不相信一次鄉政府,相信我們能為大家解決問題呢?”
三三兩兩的有人起來,接下來人們紛紛站起來,夏文博請縣政府的張主任找了一輛大班車,將工人們一同帶到了縣里比較老一點的幾個工廠里,他們參觀了縣竹器廠、手工藝品廠、石材廠等幾個工廠,這些工廠同山里辦的鄉鎮企業比較接近,是夏文博有意安排的。
工人們是帶著情緒來看別人的廠,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
夏文博說:“先看后說,回家討論我們的廠怎么樣搞。”
這一圈轉完,職工們都有一些感觸,要說這些老廠啊,有的條件還不如他們食品廠好,退休人員多,病號多,廠子破舊,設備老化,但是人家能接受新信息,不斷的改革和調整著產品結構,讓本來毫無希望的工廠,也能運轉和盈利,這種現場的教育是很有沖擊性,開始還咋咋呼呼的職工們,慢慢的安靜了,認真起來了。
夏文博又現場說教,告訴大家,一個企業的好壞,除了企業的領導之外,每個人都要盡到自己的一份心思,比如手工藝制品廠,就是一些職工自發的組織起來,利用業余時間,跑銷售,跑貨源,現在他們的工資,比過去要搞許多,大家干勁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