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比?”
印度的貨幣,盧比。
更詭異的是,在那上面浮現出的顏色,是他從未見過的。
不是代表暴漲的金,不是代表機遇的藍,也不是代表風險的紅。
而是一種,深不見底、仿佛能吞噬一切光芒的、純粹的黑色。
‘這,是什么意思?’
黑色的脈絡并未就此停止。
它如同一條擁有生命的毒蛇,蜿蜒穿過數十頁的資料,最終,停在了它的目的地。
黑、藍、紅、金。
四種截然不同的顏色,如同一團亂麻,瘋狂地糾纏、碰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混沌的旋渦!
而旋渦的中心,那是一個,在這份厚厚的報告中,僅僅被一筆帶過,毫不起眼的名字。
“比特幣?”
比特幣。
據說,這東西是2009年一個叫“中本聰”的神秘客搗鼓出來的,號稱是人類第一種加密貨幣。
這東西邪門得很,無色無相,就是一串看得見摸不著的數據。
而且牛逼的地方在于,它不受任何中央機構、銀行或者政府的控制。
完全靠一套名為“區塊鏈”的技術在全世界的電腦網絡里自行運轉。
這技術說白了,就是個全網廣播的大賬本,然后剁成無數份,分散儲存在全世界的電腦上。
你跟誰交易了多少,全世界的電腦都給你記著,想篡改?想黑掉?門兒都沒有!
此刻,研究部的分析師正站在ppt投影前,唾沫橫飛地給特級交易部的同事們講解著:
“總而言之,比特幣,就是數字世界里一種全新的貨幣。
它不靠任何人背書,只依賴冰冷的數學算法和全球交織的電腦網絡。
就是一種……沒有實體的錢。”
臺下,眾人面面相覷,表情精彩得像在集體觀看《走近科學》。
“臥槽,就這?這玩意兒怎么就能賣到400美金一個?一堆空氣也能有價值?”
“誰說不是呢,給虛無縹緲的東西賦予價值。這操作怎么聽著那么像咱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
“嗨,這你就外行了!”一個稍顯“懂行”的哥們兒擺了擺手,強行科普,
“跟黃金一個道理。黃金那玩意兒,刨根問底,不也就是塊亮晶晶的破石頭?
它是能吃還是能喝?還不是因為千百年來,所有人都信它、認它,才有了今天的身價嘛!”
這話倒有幾分歪理。
比特幣,正被它的信徒們吹捧為“數字黃金”:
全球秒到賬、無法偽造、總量恒定2100萬個,永不通脹。
“得了吧,這不就是網上忽悠韭菜的說辭嗎?”
一個交易員滿臉都寫著“我不信”,
“我怎么看怎么像個驚天大騙局。到底是什么樣的冤大頭,會花400美金去買這么個玩意兒?”
“就是就是!而且聽說現在模仿比特幣的山寨幣、空氣幣越來越多了,跟雨后春筍似的。
更離譜的是,還有人真金白銀地往里框框砸錢!這世界實在是太瘋狂了!”
此時此刻,一個比特幣的市價,是400美金。
說實話,就連蘇皓自己,也覺得這價格有點魔幻。
這事兒,從任何一個正常人的邏輯來看,都透著一股子邪乎。
‘可…為什么我的直覺偏偏對這玩意兒起了反應?’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