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一頓飯讓大家干活兒的積極性漲了不少,李凌云后面又出臺了獎懲機制,每隊的隊長記錄一天里誰干的最好,誰在偷懶。
干的好的晚上加飯,干的不好的只能吃半碗飯,如此一來偷懶的人也不多了。
短短五天的時間,所有民居都已修繕好,李凌云開始分房子。
每位有家人的士兵都分到了一套院子,沒家人或家人沒過來的士兵暫時住在軍營,等以后他們成家或者有家人過來后再分院子。
倒不是李凌云不想給大家分,實在是這小小的守捉城沒那么多院子可以分。
而且他還有一個打算,他手里的一些東西可以問世了,但是卻不適合太多人知道,所以他想將這座守捉城進行擴建。
內城訓練士兵和生產東西,外城供各位軍屬和外來定居的人居住。
所以現在并沒有分房子的必要,反正到時候大家都得轉移到外城去住。
這天下午,眾軍屬歡歡喜喜的搬進了分到的房子里,高懸的心總算安定了下來,以后他們就是這里的住民了。
傍晚時分,陳元德回來了,跟他一起來的除了幾個士兵,還有九位年紀各不相同的男子。
李凌云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這九個人里有三人是鐵匠,他們是三胞胎兄弟,分別叫許遠伯、許遠仲、許遠叔
一人是礦師,名喚韓天明。
兩人是木匠,年長者叫魏江,年輕人叫孫二,是魏江的徒弟。
一位大夫帶著兩個學徒,大夫叫何洪,大學徒叫張木、小一點的叫林大年。
幾人問李凌云,他說的俸銀是不是真的,每月真的會開十兩銀子嗎?
李凌云自然點頭應是,還說若他們能做出重大貢獻,不僅有銀子,還有大筆賞銀。幾人這才將信將疑的留了下來。
李凌云在軍營附近給他們找了四座院子居住,還專門圍了四塊大約一畝的地,掛上了鐵器司、礦產司、醫舍和木料司的牌子,以后這里就是幾位的辦公區。
眾人見李凌云對他們禮遇有加,覺得留在這里也尚可。
李凌云問他們需不需要一些學徒,三位鐵匠表示可以帶幾位打鐵的漢子,但是礦師和大夫卻說暫時沒有收徒的打算,并不需要學徒。
李凌云便沒說什么。這個時代將自己的手藝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不想傳給他人也正常。
第二天,李凌云派趙文武帶上十個士兵,和礦師一起上山尋礦,又讓辛森帶人搬了一些石料和泥巴去給鐵器司修建幾條打鐵用的烘爐,也給藥房建兩個熬藥用的爐子。
愿意跟鐵匠學習打鐵的人不少,李凌云將人全部帶去鐵器司供三位鐵匠選擇,最后有十個孔武有力的年輕人被留了下來。
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內的糧食消耗很快,不過七八天時間,四百擔糧食已經消耗了一半,于是李凌云帶著陳元德等人又去了趟徐縣。
這次不僅買了一千擔糧食,還買了一千斤鐵。
關內生亂的消息傳開后糧價瘋了一樣的漲,上次他來的時候一斗糙米四十九文,如今已變成了八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