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并沒有考慮太長時間,第二天一早,他就派人去各處接人了。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是軍事還是工農業,都離不開大量的人手。
若不是手上的糧食不夠太多人嚼用的,他都想偷偷去招募一些流民來給他干活兒了。
如今的守捉城人手還是單薄了一些,哪怕加上被送到青石礦的山匪,也才一千八百多人,對于擴建后的守捉城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新兵將自己的家人接過來,李凌云是十分愿意的,這些人比起關內的流民,穩定性要強上不少。
再怎么說他們的孩子在這里當兵,不出意外的話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在這里生活,哪怕是為著孩子著想,他們也不會干太出格的事。
只是,糧食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將近三千張嘴,半年至少要吃掉一萬石糧食,如今他手里只有一千八百多擔,剩下的八千多擔該如何解決?
外面的糧食太貴了,前段時間柳小武送來的糧食投到了一兩銀子一擔的高價,這還是柳家打了折扣的價格。
這么多天過去,糧價怕是又上升了不少。
大夏境內的糧食是買不起了,但大夏之外的國家,有不少糧食大國。
不說別的,跟他們只有一山之隔的渤國就有大片的平原,哪怕渤國人不善種植,那么大片平原也能種出不少糧食來。
又或者和大夏隔著一片海域的安南,那里的糧食一年三熟,糧食多了糧價自然不會太高,去那邊買糧也可以。
不管去哪里買糧食,都需要大量的銀子,他手里只有兩千八百多兩銀子,這錢還要留著給士兵發軍餉,不能動。
不過他手里雖然沒有銀子,但是有鹽啊,如果他提出用精鹽換糧食,相信肯定會有不少人愿意換。
想到這兒,他叫來伍素,讓他再去找一些老兵家屬,讓他們也參與制鹽。
交代完事情,他正準備去看看地基挖的怎么樣了,卻在這時,有人來報,說韓天明回來了。
李凌云忙讓人準備吃食,熱情的接待了韓天明和一眾跟隨他去的士兵。
韓天明見到李凌云,笑著朝他拱手:“李守捉,幸不辱命,你要的石炭礦找到了。”
李凌云大喜,忙將眾人請進屋,等伙堂送來吃食后便招呼大家吃飯邊和韓天明了解石炭礦的事。
石炭就是煤。
如今兩座礦上的煤炭都是去徐縣柳縣等地方買的,價格雖然不高,但他要的量大,量變引起質變,在買煤炭這事兒也投了不少銀子了。
如今找到了煤礦,他就可以省一筆開銷了。
寒天明細細說了他們此行的過程。
離開守捉城后,他們一路北上,在北山外圍轉了七八天,始終沒找到石炭礦,于是他們壯著膽子朝山脈深處探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七天之后他們終于找到了一片發黑的山脈,上前一看,嘿,是一片裸露的石炭礦。
找到了李凌云想要的東西,幾人便馬不停蹄的趕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