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望著安山說道:“此去守捉城,由誰主管城內一應事物?萬一敵軍來犯,又該由誰部署軍務?”
昨天安山只含糊說讓邵旭和自己共同駐守巫閭城,卻沒明說到底由誰管理整座城池。
按理來說,自己是守捉城守捉使,城內一應事物均應由自己決定。
但是邵旭是安山身邊的人,此時不說清楚,等去了守捉城,兩人之間怕是會鬧出矛盾。
而安山之所以沒有明說,怕也是抱著讓邵旭和自己打擂臺爭權力的意思。
他們想干模棱兩可沒有邊界的事,李凌云卻不愿意這樣。
他可以讓邵旭去守捉城,但城內的一應事物均得由自己決定。
若此時不分清主次,回到守捉城兩人發生意見不合之事,就容易互相扯皮。
這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也不利于雙方的和諧。
甚至有可能敵軍已經打到城下了,他們倆還在爭論到底該聽誰的,是出兵迎敵還是避而不戰的問題。
真要那樣,敵人怕是要笑醒,而他們,就坐等被滅吧。
安山聽到李凌云的話,臉上的笑意頓住。
不過片刻后他又笑道:“你是守捉使,自然以你的命令為先,只是……你年紀尚小,遇到事多和邵校尉探討,不可意氣用事。”
李凌云點點頭:“凌云謹記節帥的叮囑,遇到不能決斷的事必會和邵校尉商討。”
邵旭瞥了李凌云一眼,沒說什么。
安山覺得他這話說的有問題,但又不好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建議,只能悶聲問道:“和你一起來的那些士兵呢?”
李凌云抱拳回答:“回節帥,我讓他們先行一步回去,給邵校尉和他麾下的人馬安排住處去了。”
安山見此不再說什么,只讓他們早點啟程出發。
邵旭朝安山行了一禮,說道:“末將去也,節帥保重。”
等安山朝他揮了揮手后,他轉身上馬,朝眾人說了一句“出發”,便率先離開營門口,朝著東城門走去。
直到他走出了好幾丈遠,李凌云也沒聽到他招呼自己一起走的聲音。
李凌云望著他身后那一千裝備精良,武器齊全的士兵,暗自感嘆,和對方比起來,自己等人跟后娘養的似的。
邵旭率領的士兵有一千人,每人身上都有一副類似光明鎧的甲胄,腰間掛著長刀箭壺,背上背著弓或弩,手里提著長槍或盾牌,有些人手上還拿著狼牙棒、鐵斧等非制式武器。
等步兵走過去后,五十多輛馬車跟在后面走了過來。
前面四十多輛車上裝的基本上都是將士們的營帳被褥等物品,最后十輛馬車上拉著的都是糧草,加起來估計有兩百來擔。
隊伍的最后,五十位神采奕奕的騎兵騎在戰馬上,頭高高揚起,或面無表情或趾高氣昂的樣子。
從眾人臉上的表情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們是很驕傲的。
李凌云不禁感嘆,安山對他們守捉兵不聞不問,但是對自己的親信還是很能舍得錢糧的。
就他們這一身裝備和武器,少說也得五六萬兩銀子。
五六萬兩銀子,安山這輩子都不可能撥給李凌云等人。
等最后一人過去,李凌云朝安山行了一禮:“節帥,卑職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