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武離開后,李凌云又叫來了那木。
他請那木坐下后問道:“那木,我聽說你父親是遼人?”
那木不知道李凌云問這個做什么,他如實回答道:“家父確實是遼人,三十年前,他跟隨我祖父遷入大夏,我們一家人便成為了大夏人。”
幾十年前,大夏國力強盛,周邊民族有很多人歸順大夏。
他們當中有一些是因為向往大夏百姓的生活,自愿歸順的,有一些是被大夏軍隊打怕了,不得不投降的。
他祖父所在的小部落屬于自愿歸順的那一類,當時的首領帶著全部落人歸順了大夏,成為了夏朝子民。
如今大夏的邊境有很多像他這樣祖上不是夏國人的家庭,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幾十上百載,已經和夏朝人沒什么區別了。
“你的遼語說的怎么樣?”
那木回答:“還行,小時候跟著祖父學過幾年,他去世后便沒有再學習了,指揮問這個做什么?”
“我想讓你帶上一些精鹽去草原,跟遼人做筆生意。”
那木一愣。
跟草原人做生意?
大夏和草原各部的關系可算不上好,幾乎就沒有開通過互市,李凌云現在要和他們做生意?
草原人和渤國人不同,渤國人已經從漁獵文明逐漸轉變為了農耕文明,他們有固定的城池,百姓和夏國人一樣,基本上都在一個地方生活,不再流動。
比起戰爭,渤國的商人百姓更希望有安穩的生活,所以李凌云拿精鹽和他們做生意,短時間內沒有什么問題。
可是草原人不同,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一年四季都在草原上游蕩,為了生存,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和其他部落進行戰斗。
只要部落首領說,能通過戰爭搶奪到他們需要的資源,那么這場戰斗就會得到部落里所有人的支持。
和這樣的民族做生意就是在引狼入室啊,李凌云為何要與虎謀皮?
想到這兒他說道:“指揮,遼人好戰,與他們做生意怕是不安全。”
李凌云嘆口氣:“我何嘗不知道這點,可是咱們需要戰馬,大夏的養馬場只有那么幾處,出來的馬根本輪不到咱們。”
“咱們要想獲得一些戰馬,只能從渤國、草原或者西域進口。西域不用想了,從那邊運馬過來,幾乎要穿越整個大夏國土,咱們沒有朝廷的許可,馬匹到不了咱們之手。”
“那就只能從渤國或者草原買馬,我原本想著和雪千行商談一番,看能不能用精鹽換取戰馬,可他卻連精鹽換糧食這事兒都不干了,換戰馬就更加不可能了。”
“所以,咱們只能和草原人做生意,而草原各部族中,遼人離咱們最近,他們的戰馬也最好。”
冷兵器時代,一支軍隊若沒有騎兵,那么作戰能力和防御能力會大打折扣。
沒有騎兵沖鋒,只靠步兵的話,守城還好,野外作戰幾乎就是死路一條。
敵軍的騎兵隊一個沖鋒,步兵就要被沖散了。
哪怕這支軍隊紀律十分嚴明,一次沖鋒不足以沖散隊列,可三次五次呢?總有被沖散的時候。
雖然,現在的守捉兵只需要守好守捉城即可,但他們不能一輩子就窩在這座小小的城池內,總有外出作戰的時候。
騎兵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等作戰的時候再想著去培養騎兵,那就為時已晚。
所以,戰馬是他必須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哪怕與對方的交易充滿危機。
那木猶豫片刻,咬牙道:“行,那卑職明天就走一趟草原各部,看能不能換些戰馬回來。”
李凌云擺擺手:“不著急,這事兒得做好萬全的準備后才能行動,你等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后天氣暖和了,你再帶一隊人去草原。這段時間你從軍中挑選一些會遼語的人先準備著。”
“好,那卑職就先下去挑選人手了。”那木告退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