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守捉兵的家人,將他們遷入守捉城,自己就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餓死。
李凌云有些不明白,按理來說,留著這些軍屬就相當于掌握了守捉兵的命門,安山為什么要放走他們?
也許,人家根本沒將自己放在眼里,所以不需要捏著自己的命門不放。
或者說,遷走軍屬的利益比留著他們大。
在安山眼中,自己原本是一個跟朝廷暗通有無的貳臣,可是連續派來的兩波人反饋回去的信息都顯示,自己和朝廷并無私下往來,所以他不覺得自己能對他造成威脅,這才決定讓這些軍屬來守捉城的吧。
畢竟現在安山也缺糧,送走這些人,那三四萬畝的土地就歸朝廷所有了,三四萬畝土地能種多少莊稼?一年至少能出五六萬擔糧食,這些糧食都可以養活七八千士兵了。
只是他這么做,傷害的都是百姓的利益。
幸好守捉城內現在活計很多,哪怕沒有地也不至于餓死,這要是在其他守捉城,幾千百姓怕是要沒活路了。
雖然知道這事兒沒什么改變的可能,李凌云還是準備寫信去問問安山。
不為別的,將在外,總要對上司哭哭窮不是。
你出去幾個月了,在沒有總部支援的情況下還能活的瀟瀟灑灑,總部不懷疑你才怪。
所以這段時間,他每十天就往營州送一封哭糧哭餉的信。
不僅如此,他還讓邵旭跟著一起寫信。
只是邵旭的信要含蓄一些,先是表達一番對安山的想念和對盧龍軍戰友的思念之情,然后說一說士兵訓練如何艱苦,最后才隱晦的表示,虎嘯營的糧食要吃完了,能不能再給他們送一些來。
他去信的頻率也不高,兩個月的時間也只去了兩封信。
雖然兩人都沒有收到回復,但李凌云覺得,天天這么念叨也是有好處的,就算得不到糧草,至少也能給安山傳達一個信息,巫閭守捉城十分窮困,朝廷也沒有給他們送糧草,城內軍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李凌云提起筆,醞釀一番后下筆:
節帥臺鑒:
卑職李凌云,忝為巫閭守捉城守捉使,謹以此書,冒昧上陳,伏望大人垂鑒。
自卑職率領守捉城將士駐守巫閭守捉城以來,已逾七月有余,卑職謹遵節帥之令,日日監督士兵刻苦訓練,不敢有絲毫懈怠。
然因糧草軍餉不繼,致使士氣低落,戰備漸疲。
城中士兵,皆為鐵血男兒,誓死衛國,因近來糧草匱乏,每日僅能以稀粥野菜充饑,食不果腹,體力日漸衰弱。更有甚者,因饑餓難耐,偶有病倒,軍中醫者雖竭力救治,無奈藥材亦告急,傷病者難以得到及時救治,此情此景,令人痛心疾首。
城內軍屬亦是苦不堪言。百姓家中余糧所剩無幾。好在春耕在即,大家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前些天,各軍屬紛紛回村春種。可不過幾日,已有上百百姓返回守捉城,哭訴自家田地被官府收走,還說眾人的戶籍也已被遷入巫閭守捉城。
卑職從未見過朝廷的人將軍屬的戶冊送來,亦未見有人給予百姓補償或者分配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