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山的死帶走了眾人的怒火。
待人群散去后,馮母跌跌撞撞的走來,抱起滾落在一邊的頭顱走到尸體邊,輕輕坐在了地上。
他撫摸著兒子漸漸冰涼的身體,眼淚無聲滑落。
那木見狀嘆口氣,示意士兵幫忙將尸體抬回去。
馮青山的后事是在守捉城士兵的幫助下完成的,百姓雖惱怒他做了危害城內安全的事,但人死債消,他出殯這天,依然有許多百姓前來送行。
這件事過去之后,李凌云加快了對輔兵的訓練,原本要等到六月才進行的考核也提到了五月中旬。
兩千輔兵經過考核,合格的有一千六百人,四百人不合格。
不合格的這四百人全部送去了伙房、馬廄等地方做后勤,原本輪流負責這些地方的士兵歸隊,以后不再做后勤方面的工作。
一千六百合格的人被分成了十六隊,每兩隊合一個旅,每兩旅合一個團,最終被整編成了四個團。
之前跟隨那木一起去草原的九個人中,有八人做了新旅旅帥,一人頂替了自己旅的旅帥之職,原來的旅帥升任為了其中一個團的團指揮使。
其他三個團,有一個騎兵團的團指揮使由那木兼任,剩下兩個團的團指揮使都是從老兵的旅帥當中選的。
當眾人發現,那些獲得集體三等功的人真的優先當選了旅帥之職,剛剛平息下去的,想去草原劫掠的心又燃了起來。
李凌云沒理會眾人的提議,接下來的日子,他讓老兵帶新兵,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
六月初一,外面的渠終于挖完,靈河的水被引了過來。
河水從城北而來,繞著護城河流過一圈后向南而去,順著挖好的河道流進南方的丘陵之地。
到了丘陵地段便沒有渠了,河水沿著丘陵,彎彎曲曲的流向出海口。
不是李凌云不想將河道挖到出海口,實在是時間來不及了。
如今已進入六月,地里的莊稼苗該澆水了,若再拖延下去,莊稼缺了水就會欠收。
為此,他只能先引水澆地,剩下那近百里的長度等秋收完之后再慢慢挖吧。
城外的渠已完工,但百姓卻并沒有閑下來,而是在李凌云的指示下開始挖城內的渠。
城內的渠只有一條,由西北角進,從東南角出,長度不過四里多地,寬不到兩丈,深不過一丈,不消一月便能挖好。
這天,李凌云正在教場上看新老士兵對戰,這時卻見一騎兵匆匆跑來,在他耳邊小聲道:“守捉,我們今天巡邏時,在峰谷口的位置發現了渤國的探子。”
新城建成后,峰谷口距離守捉城的位置很近了,站在谷口就能看清南城墻上的動靜。
渤國的探子在峰谷口徘徊,怕是在觀察守捉城城墻上士兵的動向。
渤國先是覬覦守捉城城防圖,后又派探子打探城墻上的情況,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恐怕對方早已打好了入侵大夏國土的準備,如今是準備要行動了。
渤國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也漸漸向世人展露了他的野心。
如今夏國生亂,他怕是想在這亂世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