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立國二百余載,餓死凍死的百姓加起來還不足你們這造反一年禍害的人數,沒有你們,天下百姓雖然日子艱難,但至少還能活著,可就因為你們造反,致使無數百姓不得不被你們裹挾著一起造反,大好農田無人耕種,北方各村鎮人口十不存一,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此間種種你看不見嗎?這就是你所說的為了大夏百姓?”
王明目光透著迷茫,他怔愣良久,才緩緩說道:“起義的過程是艱苦的,但為了大夏百姓以后能過上好日子,些許犧牲是有必要的。我們這一代當中有許多人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我們的下一代的日子會好起來,為了后世子孫,我們此舉并無不妥。”
講話的過程中,他眼中的迷茫逐漸消失,整個人變得自信起來。
李凌云點頭:“也許你的想法是對的,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事兒完全不需要等到下一代。”
“什么意思?”
“你既然知道我,就應該聽過巫閭守捉城百姓的日子吧?如今城內接納了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販和百姓,他們在走南闖北的過程中一定將守捉城的情況傳出來過,守捉城百姓過的算不算好日子?”
王明一愣,語氣狐疑道:“你的意思是,能讓靈丘的百姓也過上那樣的日子?”
巫閭守捉城百姓的日子他自然是知道的,他一直以讓百姓們過上那樣的日子為目標,為此專門派了一支隊伍裝作商人去守捉城經商,想學習李凌云治理守捉城的方法。
可后來他發現,以他現在的能力,根本無法運用李凌云的方法。
巫閭守捉城的百姓之所以不愁吃穿,是因為他們每天都有活計可干,李凌云愿意為此付出大量錢糧,這才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可他手上沒有來財的本事,也沒有像李凌云那樣開源節流的方法,就算能學得了一時,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無他,天下流民太多了,光一個靈丘城人口便不下五萬,放眼整個蔚州,人口數在十萬左右,這么多人,他得提供多少錢糧?
最主要的是,李凌云雇傭百姓生產的東西都是一本萬利的高利潤之物,他根本不怕付不起百姓的酬勞,可自己呢?能雇傭百姓做什么呢?
鋪路?修城?干苦力?
這些都是只出不進的活計,哪怕他有金山銀山也不夠這么敗的。
更何況他也沒有金山銀山。
李凌云說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不需要等下一代,話里的意思是能讓百姓自這一代起便不再受苦受難,可這又怎么可能呢?
他能讓守捉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是因為守捉城人少,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四萬人。
可靈丘多少人?蔚州多少人?整個天下多少人?
他能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子嗎?
不可能的。
李凌云見他滿眼不信的樣子,說道:“我不敢保證讓靈丘百姓過上如守捉城百姓那樣的生活,但我能保證,他們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每天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擔心不知什么時候便被朝廷的大軍當成賊寇剿滅了。”
王明不死心,繼續問:“你能讓他們吃上飽飯嗎?”
“不能。”
“那你說什么大話?”王明氣結。
“吃飽飯豈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問題?我會努力去做這事兒,有生之年能不能做到我也不能保證,我能保證的是他們不被戰事牽連,保證他們至少能活過今晚,保證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能過上比現在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