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二年二月十二,追擊安山、車群峰、薛和尚等人的將士返回并州,帶回了車群峰和薛和尚的人頭。
安山在親衛的護送下西逃,最終消失在連綿大漠中。
二月二十五,山南道林業投降并親自來并州請罪,柳懷瑾李凌云等人商議一番,接納了對方請罪,且讓其繼續任山南道大總管。
三月初,北方叛亂基本肅清,柳懷瑾認為可以回歸長安了。
五月初五,出逃半年的天子重新回到長安城,天下百姓終于安了那顆懸著的心。
五月初六,長安傳出消息,新帝駕崩。
同日,柳懷瑾拿出先帝遺詔,擁立年僅八歲的太子李正繼位,并昭告天下,由他和輔國公房嬋真、鎮國大將軍李凌云共同輔佐太子處理政務。
此召一出,震驚了無數人。
柳懷瑾和房嬋真任輔政大臣合情合理,兩人都是三朝元老,無論是論資歷還是論經驗,都夠輔政的資格。
可他李凌云憑什么?
是,他是驍勇善戰,收復北方基本都是他的功勞,可他一點政治經驗都沒有,一天朝堂都沒站過,這樣的人如何做輔政大臣?
于是乎,成片的折子飛向了柳懷瑾的辦公處,都在勸他三思,將李凌云換成資歷老成的人。
劉懷瑾只用一句話就將眾人堵了回去。
讓李凌云任輔政大臣是先帝的命令,難道你們要抗旨?
眾人聞言不敢再言。
永和二年六月初六,李正身穿天子冕服,祭拜天地與列祖列宗后,正式登上帝王位。
登基當日他便以天子身份下了三道旨。
第一道,天下百姓久受戰亂之苦,生計艱難,自己雖年幼,卻也不忍百姓受苦,特下旨減免諸州縣三年田稅,以令百姓休養生息。
第二道:大赦天下,凡十不赦罪行之外的人,全部赦免其罪,令其歸家反省,重新做人。
第三道:嘉獎驅逐賊子,收復失地的眾人。
李凌云晉封太尉,綬護國公之爵,其麾下諸都統皆封將軍位,各自領兵鎮守一方。其余將士也都有進封。
跟隨先帝移駕并州的諸臣子也各有封賞,前來勤王的臣子及義士皆賞。
……
六月底,朝堂逐漸穩定,李凌云返回守捉城。
城內百姓見他回來,無不歡呼雀躍,已經建成的主街道兩旁站滿了迎接的百姓。
當眾人得知他此次前來只為接妻兒去長安時,一個個頓時嚎哭不止。
李凌云無奈,只好許諾大家,會時不時的來看他們,這才讓大家哭哭啼啼的讓開了路。
回到家中,小石頭已經不記得他了,安寧卻立在原地,眼含熱淚的與他對視。
李凌云在家待了一日,第二天一早,他便召集伍素、林平等人議事。
兩人皆已升任為正四品將軍,見到李凌云卻依然如從前那般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