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強扭的話不甜……”
參謀長石太康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強扭的瓜固然不甜,但是只要解渴就好!”
長官擺擺手,顯然不是很在意。”
“額……”
“新一旅那位林旭司令……”
“可不是普通的鯉魚啊……”
“那是金鯉!”
“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云變化龍……”
“所以……”
“對待這種人,強行逼迫,毫無效果。”
“且不說我們是否有逼迫之實力。”
“就算是我們現在的實力遠大于新一旅,那位林司令恐怕也不會束手就擒的。”
“否則鬼子比他勢大無數次了,按照這個邏輯,他早該臣服了。”
“長官。”
“林旭同曉悅小姐的事情,只能他們自己去推進。”
“吾等。”
“無法強迫。”
“若是強行為之,恐怕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惡果。”
參謀長石太康說了很多話。
聽起來似乎都是流水賬般的廢話。
但是仔細聆聽,卻也能從中找到不少干貨。
“所以……”
“你也不同意?”
“太康。”
“但是新一旅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驚人了!”
“現在剛剛結束了明前湖戰役,是新一旅最孱弱之時。”
“若是……”
“若是現在這個時候錯過這個機會的話……”
“那將來想要再找到這個機會,可就…難上加難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趁著明前湖大捷的風頭,新一旅之未來必定還能更進一步!”
“真要是到了那個時候,又當如何?”
“現在還有反擊之機會。”
“等到將來…可能就真的束手無策。”
“屆時,難道要束手就擒嗎?”
“昔日蒙古滅金時……”
“南宋非但不助力于金,反倒是積極參與瓜分金之土地。”
“最終呢?”
“只剩下南宋一隅……如何能夠同強大的蒙古鐵騎對峙?”
“哎……”
嘆息。
持久的嘆息。
長官心急如焚……
當初為什么將寶貝女兒送去龍淵山?
本質上不還是想給自己尋求自保機會嗎?
過去如此,未來如此,當下更如此。
“長官。”
“這如何能夠混為一談?”
“蒙古滅南宋……那是國與國之間的爭斗。”
“但是我們同新一旅,本質上都是夏國的部隊,就是盟友!”
“鬼子還沒殺完,想那么多做什么?”
“長官。”
“我敢篤定,滅光了晉省的鬼子后,那位林司令必定會前往其他地方繼續屠宰鬼子。”
“自不可能在晉省對我們下手的。”
“因此。”
“我們就更不必擔心太多了。”
“現下。”
“顧好自己就行了。”
“長官。”
“提振我汾城軍隊的戰斗力才是關鍵。”
“真正的精銳,注定是要在戰火中練就的。”
“長官。”
“我提議。”
“趁此良機!”
“攻打太塬!收復太塬!”
“這可比去龍淵山自取其辱,好得多!”
副司令魏守疆言辭興奮道。
站在他的角度上。
收復太塬,才是要事。
“收復太塬……”
“再等等吧。”
“鬼子這一次吃了這么大虧。”
“怎么可能就這么善罷甘休呢?”
“一旦鬼子將關東軍調過來……”
“到時候……”
“太塬就是個巨大的火藥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