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都喜歡穩妥為主。
“這件事我會親自向指揮匯報的。”
“放心。”
“不可能真的干起來的。”
“他們沒有這個膽量真的開戰。”
“最后的結果其實也就是順勢繳械罷了。”
“然后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當然了。”
“如果他們識抬舉、聽勸的話,也不會有這么多額外的事情發生。”
“就看他們…自己了。”
“對了,衛國,乃超。”
“咱們現在已經拿下了太塬,征兵的事情,又要落實上了。”
“免得之后擴編部隊的時候,兵員跟不上。”
“早些征兵,早些訓練,早點形成戰斗力。”
“憑借咱們新一師現在的幾萬部隊,還是力有未逮。”
“偏安晉省尚且力有未逮,更別說其他的戰略規劃了。”
“夏國境內。”
“還有百萬頭鬼子在嗷嗷叫喚啊!”
林旭此言,都是真切之言。
鬼子不殺光,總感覺干啥都沒心思。
“擴軍確有必要。”
“司令此番…打算擴編多少部隊?”
“司令。”
“現在除了步兵一旅和步兵二旅外,步兵三旅和步兵四旅基本都是新兵,楚旅長帶領的步兵五旅也有不少新兵……”
常乃超說這些其實就是想提醒林旭悠著點。
新兵占比太多了,擴編頻率太高了。
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總得需要一個適應期。
讓部隊能夠有序發展,這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
“乃超。”
“我也知道極速擴編會造成根基不穩。”
“但,我們現在別無選擇。”
“雖然我們拿下了太塬,基本殲滅了晉省境內的絕大部分鬼子。”
“但是誰也無法保證鬼子接下來還會不會再度組建精銳部隊對我們下手。”
“鬼子可以組建一個第9帝國軍,就能再組建第10、第100帝國軍。”
“到時候…還能有明前湖半渡而擊的機會嗎?”
“現在唯有在鬼子再度發起進攻之前,先武裝壯大自己。”
“槍桿子里。”
“出政權。”
“槍桿子。”
“才是硬道理。”
“這一次擴編的具體人數不知。”
“但……”
“我想著。”
“當初我們還是新一旅的時候,手底下就有四個步兵旅。”
“現如今咱們都是新一師了,手底下弄四五個步兵師,不算過分吧?”
林旭十分認真地看向周衛國和常乃超道。
周衛國聳聳肩,表示自己已經習慣了林旭的語出驚人。
咕咚。
至于參謀長常乃超,此刻還是有些暈眩。
“司令的意思是,在各個步兵旅的基礎上,擴編為步兵師?”
“四五個步兵師……”
“咱們這一個步兵旅都八千多人。”
“步兵師得多少人?”
“嘶……”
“司令。”
“您這是要一步到位弄出十萬大軍出來啊。”
“后勤司的諸葛司長這一次恐怕又要跟著罵娘了。”
參謀長常乃超苦笑一聲,忍不住搖搖頭道。
感慨萬分……
通體麻木。
“如果有需要,未有不可。”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我林旭固然比不上兵仙,但是效仿倒不是不可以。”
林旭笑著開玩笑道。
“司令。”
“雖然咱們的兵工廠現在已經能夠初步量產g43半自動步槍和m2式60mm迫擊炮,但若是一次性擴編的部隊太多的話,兵工廠那邊的產能恐怕也會跟不上的!”
“司令,按照您一直以來的囑托。”
“要對野戰部隊全部裝備一流精英裝備……”
“那精英裝備的缺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