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
下課鈴聲響起,盧啟銘下課走出教室,卻在回辦公室的路上看到個熟悉的身影。
盧啟銘還以為自己看錯了,他不確定的喊了一聲,“畢瑾?”
畢瑾從操場上收回目光,淡笑著應了聲,“盧老師。”
盧啟銘沒有收到畢瑾父母說過他要回來的消息,這會看見突然出現的畢瑾心里一緊,面色擔心的問道:“怎么這個時候回來了?是有什么事嗎?你父母跟你一起回來的嗎?”
“盧老師你別擔心,我沒事,這次回來是有正事,還有幾天就要回去了,想著先來看看你。”
“真的?”
“真的,在老師面前我沒必要瞞著。”
盧啟銘聽到這話心里熨帖的同時也松了口氣,這才仔仔細細打量起畢瑾來。
“你好像好很多了。”整個人終于有了精神氣,臉上的笑容雖然比較淡,但看得出來是發自內心的。
畢瑾點點頭,“確實好多了,所以特地來告訴老師這個好消息。”
“真的?”盧啟銘高興不已,眼中還有不可置信,“是真的好起來了嗎?”但又怕畢瑾是為了不讓他繼續擔心才這樣說的。
畢竟他去江寧省之后,每個月他都要打電話給他爸媽關心他。
“是真的好多了,因為前面有個學習的榜樣,好像只要照著他的方式活著,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學習的榜樣?”盧啟銘心想誰還能成為畢瑾的學習榜樣,腦中突然出現一個名字,“是······陳望嗎?”
“嗯。”
聽到畢瑾這么爽快的承認,盧啟銘忍不住好奇,“那他活著的方式是什么?”
也許有人聽到他一個三十來歲的人問一個剛滿十二歲的孩子這句話會覺得突兀,因為這好像是獨屬于有閱歷的成年人談論的話題。
但畢瑾不是普通孩子,他除了有聰明的頭腦之外,情緒察覺能力也十分高。
情緒察覺這個詞還是他國外回來的朋友那里得知的,所以第一次給畢瑾父母講的時候,他們都不明白。
簡而言之就是畢瑾對別人的情緒和情感感受比他們更深,更容易放大別人對他的惡意,這就會讓他承受的壓力更大。
所以聰明的頭腦加上敏感的情緒察覺能力,畢瑾還在別的小朋友鬧著吃糖玩玩具的時候,就開始探尋人生的哲學道理。
盧啟銘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于是就忍不住多關注了幾分,結果陰差陽錯反而成了畢瑾的“心理醫生”。
畢瑾聽了盧啟銘的問題卻沒有回答,因為他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形容,反正是他在別人身上從來沒有見過的一種方式。
盧啟銘見畢瑾不說也沒有追問,只要畢瑾能好起來這些都不重要。
“呵呵呵呵,現在看來當初決定去江寧省的決定做對了!”
“這還要謝謝老師,要不是你跟我說江寧省有一個跟我一樣的孩子,我也不會突發奇想轉過去。”
“哈哈哈哈,所以有時候緣分就是這么巧妙啊!你們現在是很好的朋友了吧?”
“嗯,我唯一的好朋友。”
盧啟銘聽完欣慰不已,忍不住上前摸了摸畢瑾后腦勺,“真好,你終于有朋友了。”說完又嘖嘖嘖的感嘆:“好小子,過完年又長高不少啊!這都快趕上老師了。”
“嘿嘿嘿,是冒了一節。”
看見這一幕的盧啟銘放在畢瑾后腦勺的手一頓,這一刻才終于真正放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