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冀魯邊區的機械廠,護送了十幾個工程師越過津浦路,平漢路,測繪缺損零件,完成測繪以后,才能加工修復。
“你上個月真產了兩千多支沖鋒槍?”
抗戰爆發之前,太原兵工廠一個月才能出產不到一千支沖鋒槍。
江向陽從濰縣搞的機械廠轉產,竟然比太原兵工廠還猛。
這讓徐旅長覺得不可思議。
“鋼管都是現成的,有些鋼料,陳慶祥都讓南洋的鋼材廠做了粗切割..加工這個很快。”
太原兵工廠生產方式比較原始,是一個或者幾個工匠,負責一支槍,制作完成,驗收以后,負責第二支。
江向陽沒有說是自己改革了流水作業的方式,各工作組專門生產同樣的零件,然后由組裝,校對的其他工匠組成工作組,完成下一步工序。
“你們錢準備好沒?不見到錢,誰都拿不到槍。”
徐旅長和韓團長也很理解江向陽的難處。
畢竟,陳慶祥從南洋購買鋼管,運輸,都要付高價。
“我的意思,你不能光賣槍啊,沖鋒槍消耗那么大,子彈跟不上..”
戰場上的子彈殼,都收集起來了
但是隨著沖鋒槍比例的增加,手槍彈的比例,也必然提高。
光是根據地復裝廠給的子彈,不夠用。
“我不知道,機械廠那幫人做的子彈沖壓設備做好沒有,如果做好了,我們收集那些炮彈的彈殼,沖壓成沖鋒槍子彈殼,然后進行填裝。”
“那還等什么,我們一起去看看。”
為了買槍,吳政委都沒有回根據地。
幾個老戰友勾肩搭背的,一路趕到江向陽在冀魯邊的機械廠。
南下兩個多月。
因為地下挖深一些會出水,為了擺開機器,方便生產,慶豐機械廠擴建的房屋上移了土和蘆葦,像幾個大墓,已經被游擊隊改造的不像原來的樣子。
“張廠長,真行,這就是一個臨時的駐地,竟然被你們搞的這么好..”
負責慶豐廠機械廠的廠長,是張執符族中的侄兒張源毅..他對機械很感興趣,之前做柴油機,也算是滕虎忱的徒弟。
對于江向陽提出轉產槍支以后的工序設置,安排,佩服的五體投地。
“陳老板冒險送來的鋼管,鋼料,木料,足足能生產一萬支槍..萬一還有下一個批次的原料,我們不得在這里干一兩年,工人們能為八路軍造武器打鬼子,熱情都很高,沒事就泡在車間里,游擊隊和保護我們的戰士們除了巡邏,警戒很用心,也在幫我們修房子,改造場地。”
“辛苦了..這次我們南下,打了幾個勝仗..除了給大家買了羊,豬加菜,也給工人們發點獎金..”
武器缺口實在太大了。
可以說這是八路軍華北戰場最大的難題。
八路軍首長對于武器制造,非常重視。
即便是首長們穿著打補丁的衣裳,從來沒有克扣過工人的工資。
送到陜北的大沽廠,移交到前指的械修所,至今都維持了江向陽當初給工人承諾的高薪水。
一些比較感恩的工人,是很感動的。
通過八路軍的教育,也明白了國家危難
只要原料到位,燃料可以讓機器運轉起來。
對于嚴格的管理,沒有怨言,也從來不吝嗇加班,甚至有些工人,主動把工資捐出來,支持八路軍抗戰。
就是北方鄰居有點拉垮,去年給他們定的一套小型煉鋼設備,現在還在路上。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