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好幾個師團,在華北折戟沉沙。
華北儼然成了皇軍的黑洞。
在華日軍的高級軍官,根本就沒有人想來華北。
因為進攻武漢戰場有功,被升任第一軍司令官的筱冢義男就是這個倒霉蛋。
比他更加倒霉的是前任的司令官梅津美治郎。
第一軍不斷地被八路軍零敲碎打。
一年時間累積下來,大本營算了一筆賬。
然后就被調回大本營了。
他之前接任師團長的第14師團,同樣在抱怨,因為他們也被調回華北了。
“筱冢君,第14師團情況如何,是否有能力,有信心,從失敗中站起來,完成對八路軍的復仇。”
武漢會戰,國民政府主動撤離武漢。
這一場戰役,對于日軍來說,并不是漂亮的勝利。
面對百萬中國軍隊,日軍故意遲遲不進攻廣州,就是想趁機吃掉聚集在長江兩岸的中國精銳。
可是這些中國軍隊,很是滑溜。
在損失一部分后,就失去了血戰到底的勇氣,然后撤離戰場,不久又能夠整補完成。
“第14師團的將士,從來不缺乏血戰到底的勇氣。”
面對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多田駿的問題,筱冢義男總不能回答,第14師團的將領們,一步都不想踏上華北的土地。
然而這個由不得他們。
不僅第14師團調回華北了。
第10師團也調回來了,還有第19師團調來了。
據說剛剛重建的第18師團,也要運來華北。
御前會議的意思很明白,要讓這些曾經敗在八路軍手中的日軍精銳師團,一雪前恥。
“司令官閣下,我聽說,華北的八路軍,在制定對皇軍的龐大作戰計劃?”
多田駿聽見這個,頓時臉黑了。
幾十個高級諜報人員,作戰參謀,最后得出一個結論。
八路軍竟然公器私用。
用十幾天時間,用他們珍貴的電報機,傳遞一部小說。
多田駿當場就破防了。
不是說十八集團軍那些領導,不貪污,不腐敗,不因私廢公?
這是什么?
看小說也是滿足私欲。
為了一己之私,就讓珍貴的電臺,電報人員,連續發十幾天電報?
還鼓吹自己公正廉明?
簡直太虛偽了。
他們甚至無恥的誤導了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
然而,參謀們看完小說,整理得出結論,竟然不完全是因私廢公,這是八路軍在打文化戰。
多田駿不承認這樣的結論,卻由不得拿出這樣的結論給自己辯解。
“那是個誤會,是狡猾的八路軍,針對內藤湖南等日本學者的一個陰謀。”
“崖山之后再無中國,明亡之后再無華夏?”
這句話屬于“東洋史學派”的代表性觀點,內藤湖南則是“東洋史學派”代表人物,這句話本意是想鼓吹古代漢人早已滅亡,與現代中國人無關。
跟部分日本學者鼓吹滿蒙非中國論的觀點都是一致的,否認近代中國人的歷史,挑動中國內部的矛盾。
從而為日軍進占中國領土,提供便利。
多田駿沒想到,筱冢義男不僅熟悉中國文化,也很熟悉這些東洋史學派的觀點。
要知道,皇軍為了讓中國學者在協助日本學者在中國傳播這些觀點。
花費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