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民國。
中國這片土地上,一直是多災多難的。
1894年,在廣州和香港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鼠疫,隨著疫情的蔓延,對上海都產生了較大的威脅,而在十幾年后的1910年,在中國東北也爆發了一場死傷人員達60000多人的鼠疫。
這些經歷都表明一個問題。
執政者不迅速建立防疫機構,采取有力措施,管控流動性,面對醫療手段無法解決的瘟疫難題,中國百姓只能等待死神的到來。
即便是清朝末期,不停被列強欺辱,局勢搖搖欲墜,統治者面對惡性傳染病,也不敢大意,將出現鼠疫病患道德協和醫學院附屬醫院直接改造為防疫醫院,又在北京成立京師防疫局。
防疫局成立一年后,清政府倒臺,1914年,北京出現瘟熱、白喉等傳染性疾病。
北洋政府在內務部成立臨時防疫處,但此機構只負責一些行政事務,并不對患者的病情有治療作用,不久政府便索性將其改造為傳染病醫院,由政府出錢進行患者的收治工作。
在應對1918年山西大規模鼠疫的疫情中,防疫處完善成為政府管控和傳染病醫院兩個部門。
南京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北京改名北平,就傳染病醫院而言,雖其上級主管部門一換再換,其由于經費短缺也曾瀕臨破產倒閉,直到1934年衛生處接管醫院之后情況才逐漸好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轉變。
不管是傳染病醫院還是管控部門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吃著民國的俸祿。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以后,不管是傳染病研究和治療的醫生,還是學者,流落在華北的很少。
都有組織的轉移了,轉移到了西南。
未來撐起我黨傳染病防疫事業的李志中和姜恒明等人,雖然已經入黨,1937年才大學畢業,目前還不知道在國統區哪個犄角旮旯。
接到江向陽求助的段宏巽,頓時有些頭大。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發現,
民國中央防疫處正在搬遷途中,武漢淪陷以后,從長沙帶著設備,前往越南,通過滇越鐵路,前往昆明。
即便是段家那么多故舊,好友,依然聯絡不上中央防疫處的專家。
最快的速度,給江向陽回電以后。
段宏巽跑到吳先生府邸,無力的吐槽。
“小鬼子太惡心了,簡直沒有人性,戰場上打不過我們的人民軍隊,一邊在華北囤積毒氣彈,一邊在膠東空投鼠疫病毒。”
怎么會這樣?
這些天,抱著《大秦帝國》愛不釋手的吳先生,本來心情很好。
這小說內涵豐富,情節曲折,故事精彩,作者也很傳奇。
更映射中華民族在絕境時候的不屈,然后觸底反彈。
聽見這么一個消息,肺都氣炸了。
小鬼子就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民族。
鼠疫啊,至今沒有特效藥物,每一次爆發,都帶走無數無辜者的生命。
“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大人說起香港,廣州那次爆發鼠疫,整個上海,都人心惶惶。二十多年前,東北爆發的那次鼠疫,甚至波及到了北京,八路軍有沒有針對性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