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雖然在我們情報部門的努力下,制定了反共的措施,蘇魯交界地帶,也爆發了我們想要的一些裂痕,但是還是沒有達到情報部門預期的大規模對峙的狀態。”
岡村寧次翻看著多田駿在武漢會戰期間,整個華北的戰爭準備情況。
眉頭皺在一起。
嚴格來說,津浦鐵路,膠濟鐵路的通車,是八路軍故意的。
連大本營給濟南部隊運輸的毒氣彈,在鐵甲列車和兩個大隊的護送下,也被八路軍繳獲。
這說明,一旦大戰爆發,八路軍隨時有能力,再次破壞整個膠濟鐵路。
如果津浦鐵路也是這樣。
到時候,日軍的調度,后勤,又不得不依靠中國破爛的公路交通。
要知道,重建的師團,無論是汽車,還是騾馬的數量,已經遠不如盧溝橋事變的時候,整合了滿蒙派遣軍之后,中國派遣軍司令部得到了大量騾馬資源。
“司令官閣下,大本營的意思,在近期對膠東八路軍,展開大范圍的圍剿?”
多田駿看著沉默的岡村寧次終于開口,鄭重的點頭。
“趁著他們收獲糧食的時候,抽不出足夠的人手。要跟皇軍對抗,他們所謂的民兵組織,就無法收獲糧食,未來就會餓肚子,他們如果不想餓肚子,就必須要去地里收割糧食,也就無法協助八路軍對抗皇軍。”
在時間節點的選擇上,多田駿首先考慮的是毒氣彈。
夏季天氣炎熱,適合毒氣彈發揮作用。
雖然八路軍繳獲了一批毒氣彈,也在列車上繳獲了一批防毒面具,但是大本營給華北準備的毒氣彈數量,要比繳獲的多得多。
其次,就是夏收。
“第19,第10師團,第108師團,從青島北上,第14師團,第7師團,第20師團,從濟南出發。第8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隨時準備渡海。”
9個師團,20萬日軍。
花費如此巨大的資源,圍剿小小的膠東半島上的一股八路軍。
岡村寧次莫名的感覺荒唐。
這計劃,就像是一個上等兵制定的。
中國派遣軍二十多萬軍隊,卻要執行。
“要是八路軍撤離了呢?”
“那就殺光這片土地上,所有的中國人!”
“司令官閣下,大本營可否說明,這次戰役需要花費多長時間,用多長時間來殺這些中國人,在南京,即便是那樣的城市,人口集中,為殺三十萬人,我們也用了6個星期。”
是啊,膠東人口分散,數千萬人,要是這么殺,得殺到什么時候。
一年,還是兩年?
一旦分兵,會不會給八路軍可乘之機。
大本營這個作戰計劃,看似宏偉,其實很草率。
尤其是青島,濟南兩個重要的城市,只留下守備隊,萬一被八路軍趁虛而入。
“岡村君,看來讓你到北平,是我最正確的決定,有什么想法,但說無妨。”
“司令官閣下,我在華中作戰時候,腦子里會經常思索華北的戰局,聊城,邯鄲之戰證明,跟華北八路軍作戰,我們很容易喪失主動權,八路軍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多田駿不得不承認,岡村寧次這個說的沒錯。
“膠東面積相比華北,要小很多,我們可以嘗試,在青島,煙臺兩個城市作為基地,囤積重兵,逐步以碉堡,戰壕為封鎖線向半島腹心推進,穩扎穩打,同時調集大量偽軍,偽滿軍輔助,把整個膠東切割開來,同時輔以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戰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