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江向陽當校長。
一邊培養部隊干部,一邊培養地方干部。
以渤海支隊這次恢復戰力的休整為實踐課題,給三大主力師干部好好上一課。
“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前,中央幾次擴大會議,江向陽人都在太行山,這次如果陜北的會議規模比較大,江向陽肯定會被首長點名回去的。”
副參謀長說到這里,看見吳政委無語的表情,他自己都感覺好笑。
紅一方面軍抵達陜北的時候,江向陽才是一個團長。
那時候的大部分會議,連列席的資格都沒有。
盧溝橋事變之前。
江向陽一個團級部隊擴編的支隊長。
雖然創建了晉冀太行山根據地,也為陜北提供了大量物資,搶回了一個兵工廠。
但是他還是沒有資格被首長專門召回去,參加會議的。
抗戰爆發這才打兩年。
渤海支隊以無可爭議的戰績,在華北軍民心中如定海神針一般的地位。
讓首長不得不召他回去。
然而,陜北可不是所有人都歡迎江向陽的。
幾位從北方回來的干部就在邊區散布,說江向陽寫《大秦帝國》居心叵測,是開新文化運動倒車,有把我們黨引向軍國主義企圖,是對共產國際領導的顛覆。
畢竟,江向陽有些言論,太逆天了。
他認為,全世界就兩個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
外國不管是選出來總統,還是首相,他們都是雇員制的。
雇員制度下來的執政者。
考慮問題的時候,是從利益出發的。
就比如羅斯福,他上臺以后,不僅要給把自己送上臺,贏得選票的那些資本站臺,可以把所有的經濟蕭條的責任,都推到了上任總統胡佛身上。
不管是民眾,還是資本,對他們的執政者,也不會有太多救世主一般的奢望。
而中國的國情不同,誰作為執政者,都有義務,把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搞好。
而不是跟國外那幫政客一樣,保障資本的利益。
我們黨的領袖思考問題的時候,是從最樸素的道德層面出發的,為的就是全中國的老百姓,不分為三六九等,不僅不受自己人欺負,還不受外國人欺負,能過上好日子。
外國政府,之所以關注我們黨,更多時候,是因為利益。
可以用看好我們黨,少量的支援我們黨,做出兩頭下注的模樣,避免蔣某人站著要飯。
以蔣某人的心胸,哪里受得了這個。
不得不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去贏得更多的物資支援。
“吳政委,也沒必要太擔憂,以我對江向陽的了解,這家伙從來不吃虧..”
吳政委也相信江向陽不會吃虧。
但是他更擔心因為爭吵,引發了動蕩。
畢竟國際剛剛才給了兩百萬美金的援助,然后江向陽忽然間翻臉不認人。
這讓人笑話,也鄙夷我們黨干部的人品。
到時候,江向陽會被莫名其妙的打板子。
但是話不能這么說,嘆了一口氣。
“《大秦帝國》寫出來以后,給了我們八路軍首長們好多啟發,如今的集團軍,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干部戰士對政策的執行力很強,大部分首長都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局面,政策上,不能忽左忽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