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都差點笑掉了。
原本在紅軍時候,那種直接管理的嚴肅指揮員形象,早就被破壞干凈了。
“江支隊長,你下山這是要去干嘛?”
“首長讓我去巡山啊,抓個鬼子做晚餐,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鑼,生活充滿節奏感!”
山東鬼子都在青島和濟南,還有蓬萊,其他地方哪有鬼子可以抓。
聽見江向陽又搞怪的一樣的唱歌。
顧心仁銀鈴一樣的笑聲,在沂蒙山東麓回響。
還掏出筆紙,把歌詞記錄下來,找個機會,讓江向陽教她。
山東之戰以后。
華北無事。
就連鬼子派遣軍的軍官,在日本都還沒有回來。
平津的日軍軍官,都處于惶恐之中。
也不知道未來有什么具體的打算。
副參謀長和吳政委干脆就在慶豐廠住了下來。
一是要盯著江向陽,看這家伙對山東根據地建設采取的步驟,措施。
第二就是他們發現慶豐廠跟太行,紅星兩個兵工廠完全不一樣。
這里把生產作為戰斗。
把工人,當成八路軍戰士。
論說,自從慶豐廠設備借給八路軍,改產武器,江向陽改組了原本機械廠老師傅負責的制度。
用標準,用流水線,極大的減少了每一個工人,在機器操作時候的難度。
提高了效率的同時,也讓槍械質量有了穩定的提升。
然而這些工人,卻并沒有因為工序的簡單,重復,就停下了自己學習的腳步。
機械廠的一些老工人,學徒,甚至不識字。
搬遷到招遠以后,在大量有點文化的新的青年工人和傷愈后無法返回主力的少量識字老兵的帶領下。
利用材料,物理,制圖等等書籍,開展了掃盲運動。
搬到沂蒙山以后,這些工人,變本加厲,在完成工件任務以后,幾乎都在背誦張源毅委托青島來的教授教給他們的物理學,力學,材料學,制圖學的各種知識。
他們甚至在地上,黑板上,利用木炭,繪制各種槍械圖紙,學習導氣原理。
這一次,張源毅經過江向陽的同意。
決定試制發電機組。
工人們又忙碌起來,除了三班倒的生產武器,彈藥。、
山大的老師,又開始給工人們教授電力,電氣工程的一些教材。
講述了發電機組的基本工作原理,甚至從美國人的資料里,翻譯了大量的發電機組的制造圖紙。
別說副參謀長,就連吳政委,陳旅長,徐旅長他們,也跟著聽課。
“支隊長,你是去準備去海邊,找合適停靠貨輪的海灣嗎?”
顧心仁跟在身邊,不停的問,和林恒幾個悶葫蘆跟在身邊感覺完全不一樣。
江向陽可不想說,留在慶豐廠,那幫翻譯資料的,自從知道他會審核他們翻譯的書籍,資料,就把他當校對的苦力使喚。
每次幫他們校對,活一干就是一兩天,抬頭看,還有那么多資料需要校對。
這活真不是他一個指揮員干的。
機械,電氣,物理上有些專業術語,名詞,他自己都不懂。
等段宏巽在西南幫自己弄一批專業的理科,工科人才過來,到時候完全來得及。
再說,根據地夏收以后,部隊協助地方完成公糧上繳,烈士犧牲的撫恤的糧食需要下發,部分因為戰斗損失的莊稼地的農民和地主,需要補償。
雖然江向陽派了幾個工作組出去。
具體干的怎么樣,他還是要去轉一轉的。
“我跟你說,我去濟南府轉一轉,你會相信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