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半島軍區很忙。
主力補充,訓練。
地方部隊整編,整訓。
根據地生產,教育各項工作需要推進。
在軍區干部看來,這是一個不要命的冬天。
山東,河北的軍民,凝成一股勁,都在備戰。
而這些,江向陽都顧不上。
一股腦把事情扔給了陳三右和黃參謀長。
就平津方面的敵人,也讓盧副司令北上,親自配合泰山支隊和秦廣支隊盯著。
人在萊蕪,守著從北平弄回來的龍煙廠那座高爐。
工業生產在抗戰這個年代的指揮員們看起來非常奇妙。
集團軍副參謀長和吳政委受指派,一邊負責整理半島軍區各根據地治理的資料,成果,一邊帶著人分兩路在膠東轉悠。
還用電報盯著在沂蒙山的慶豐廠,讓他們匯報改造湖泊,引流建設驅動電機的導流水槽進度。
完成了發電機組,變壓器的生產,安裝,當電線接入慶豐廠所在的山洞。
帶動無數電機轟鳴,電燈亮起的時候。
整個慶豐廠,都在歡呼。
吳政委和副參謀長也回來,受邀參加試產儀式。
“真的很難想象,我們八路軍自己可以生產發電設備,并且一次性投產成功。”
看見專門從根據地趕過來參加儀式的吳政委,副參謀長如此感慨。
滕虎忱和張源毅很滿足,指著正在改造的第二臺電機給他們解釋。
“只是試驗性質的生產,發電機殼子,還有部分控制電器,需要完善....完善這些已經發現的問題,再放入第二機組,然后把這臺試產的發電機弄回來維修。”
“等這兩臺發電機組穩定,我們就上第三臺發電機組,到時候給剛搬到沂蒙山的紡紗廠,織布廠供電。咱半島軍區也有有了穩定的被服原料供應了。”
發電機,對于慶豐廠而言,并不是新鮮玩意。
就是原來的廠子里,也有一臺柴油驅動的發電機,用作照明,燈泡,線路都是現成的。
只不過,柴油貴,需要花錢。
而水壩的天然水流便宜,電量還非常充足,即便是在冬季,雨水比較少的時候,完成改造的蓄水湖,引入兩條新的溪流以后,水量也夠發電使用。
按照滕虎忱和張源毅的計算,導流渠還可以安裝兩臺發電機,未來產生的電力,慶豐廠即便再擴張五倍,也用不完。
膠東反囚籠,反掃蕩戰役過后,兩千烈屬,六百傷殘軍人,安置到了慶豐廠。
如今慶豐廠又開設了十個學徒班。
在試驗生產三臺發電機組的同時,也利用汽車發動機,改造了一些機械設備。
工廠的潛力很大。
原本江向陽在山東招收的那一批學徒工,現在都在廠子里挑起了大梁。
八成都有帶徒弟的能力。
完全可以再吸收部分工人,再根據制作零件的需要,制造一些模具和新型沖壓設備,簡化工序。
在副參謀長看來,只要慶豐廠再發展半年,如果槍管和鋼材,木材供給不出問題,不僅槍支彈藥的產能會超過太行廠和紅星廠總和。
就技術能力,以及在機械行業的產品線路拓展,發展前景,也遠超太行山和紅星廠的總和。
張源毅難得沒有去盯著生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