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看著梨渦少女一愣,然后笑道:“都說遼國公主耶律南仙精通漢學,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少女淺淺一笑,一雙梨渦顯得俏皮可愛。她顯然是明白楊炯暗示這首詩是自己所做,然而并沒有什么慌張,落落大方道:“早些年使臣帶回九公主畫像,我大兄見到驚為天人,心生傾慕,如今用這首詩表明心跡,不知道能不能入的了楊少卿的眼?”
楊炯暗自好笑,九公主和驚為天人之間好像沒什么關系吧。楊炯見過的女人不少,能稱得上驚為天人的只有李淑和李淽,不知道九公主李漁聽見別人用驚為天人形容她會作何感想?
楊炯出來詰問耶律光,只是看不慣遼國的囂張模樣,對于此首詩是耶律南仙代寫還是耶律光真的文采斐然并不感興趣。于是開口道:“說到驚為天人,我倒是認識一人!”
“噢?”耶律南仙微笑看著楊炯。
楊炯轉身看著金國使團,認真道:“五公主姿容驚艷,清麗素雅,一雙杏眼顧盼生姿,想來骨碌太子最清楚不過了!”
金國太子聽明白這是在諷刺自己看到五公主畫像的時候為之一呆,被長安市民譏笑之事。完顏骨碌向來對大華文化嗤之以鼻,如今這個場合,如果不是朱謙善非讓他來,他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于他而言,在第二場武斗的時候,直接拿下騎射角力的三分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在第一場文斗浪費時間。對于楊炯的諷刺,他想要爭辯卻知自己才學有限,到時候反被羞辱有傷國體,于是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一旁的朱謙善皺眉沒有多言,他清楚這個太子的性格,本想著以自己的詩才可以爭取一二,如今聽到耶律光的詩就明白事不可為。于是深深的看了楊炯一眼,一邊思索著他為什么要針對金國,一邊追尋骨碌而去。
耶律南仙展顏一笑:“楊少卿這是在幫我們大遼嗎?”
“公主可不要亂講!我今日可是來爭搶分數的,我大華禮儀之邦,被人說是沽名釣譽總是不太好聽!”楊炯連忙擺手。
“那我可要洗耳恭聽了!”
楊炯不再多言,走到孔尚身前:“夫子,學生有一篇《靈宓賦》不知可否參賽?”
孔尚早就旁觀多時,見楊炯上前詢問,也是一笑:“考題雖是比詩,但自古詩賦不分家,自是可以。”孔尚看著這個小時候沒少讓自己頭疼學生滿是親近,他孔尚就是楊炯在宗學讀書時的老師,最近楊炯的幾首詩詞傳遍京城,他這個老師自是顏面有光,早就忘了楊炯往他硯臺呲尿的事。如今這個得意門生在前,開一開方便之門并沒有什么不妥。
楊炯聞言又行了一禮后朗聲道:
長佑三年,余長于京師。······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靈宓。感念神女之美,遂作此賦。其辭曰: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情郎。······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一首曹植的《洛神賦》言罷,在場眾人無不驚嘆。孔尚更是不顧形象,雙手一邊拍著桌子一邊高呼:“奇文也!奇文也!”
耶律南仙張大了櫻桃小嘴,滿臉的不可置信。楊炯笑笑朝耶律光問到:“太子對我這篇《靈宓賦》怎么看?”
耶律光看著一旁的妹妹,哪還有剛才的氣勢,冷哼一聲算是回應。
“小女子聽聞楊少卿曾因與五公主斗毆而被關進宗人府?怎的現在又如此稱贊五公主?”耶律南仙眨著狡黠的眼睛笑問道。
楊炯暗罵一聲小狐貍,好在自己沒有照抄曹植的《洛神賦》,改了其中的一些典故和稱謂,讓這篇賦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為了讓這篇賦符合“公主”的考題,楊炯特意把《洛神賦》改成《靈宓賦》,為的就是和五公主的封號“靈宓公主”相匹配,沒想到這小狐貍以牙還牙,用自己揶揄耶律光的話揶揄自己。
楊炯環顧四周解釋道:“南仙公主可能不懂,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終。等你有了心上人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