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接連數日風清日暖,小陽春悠悠日久,大有秋日夏候之象,太子監國已至五日。
李漟行于皇宮甬道,瞧著這反常物候,心底愈發躁亂。
自昨日政事堂議事起,她便覺事有蹊蹺。趙國公陳群素有“靈樞隱囊”之名,心思縝密深不可測,豈會瞧不出太子的籌謀?還有那樞密使高耿,朝堂之上的笑面夜叉,怎會任由太子肆意妄為?
太子昨日提議,絕非僅僅調走一萬監門衛那般簡單。他不單將監門衛大將軍黎紺弩調離京城,更把原本監門衛四號的張道藩徑直拔擢為監門衛二號,如此一來,無異于徹底掌控監門衛。
殿前司所守宮門乃皇宮正四門,平常非重大朝儀,僅開南門宣德門一門,其余三門皆緊閉落鎖。監門衛與殿前司不同,其所守皆為日常進出通道,這便意味著太子基本把控了皇宮的全部進出要道。
李漟滿心疑竇,是以昨日才剛踏出政事堂,便直奔未央宮探視父皇病情。她心中只明白,太子這般急切行事,絕非僅僅為了站穩腳跟,如此行徑,一旦父皇蘇醒,太子之位定然難保。
可母后、趙國公、樞密使高耿俱是一等一的聰明人,為何任由他這般行事?難道父皇當真醒不過來了?此乃她昨日最為憂心之事。待她趕到未央宮時,卻見唯有母后一人侍奉父皇左右,李漟每日皆來探視父皇情形,日日皆是母后與父皇二人獨處。她天生七竅玲瓏,豈會不知這是母后有意為之。
縱然如此,昨日她仍強自鎮定,與母后如常交談,確認父皇并無大礙后,方才安然離去。
離去之后,她即刻召集心腹幕僚,共商其中隱情。所得結論卻令她愈感驚心,愈覺惶恐。母后為何如此急切?究竟是何事致使父皇母后走到如今這般境地?
今日一早,她得到消息,長安城中盛傳父皇因中路戰敗,已萌生禪讓之意。一時間,中路戰敗、父皇暈厥等諸多消息傳得滿城風雨,整個長安城人心惶惶。
李漟心下了然,知曉這是母后與太子已然動手了。
思及此處,李漟長嘆一聲,抬眼望向天空那刺目驕陽,喃喃低語:“晴光煦煦,無使云興,縱蛟乘時,難赴滄溟!”
正思忖間,李漟已行至未央宮。此次她特意更易時辰前來,鳳眸瞥見數個暗處內侍,冷哼一聲,身后內衛一擁而上,將其悉數擒獲。
這些內衛乃是三妹北上前特意留給她的護衛,個個皆是內衛中的翹楚。今日她李漟定要弄清楚這皇宮之中究竟有何事瞞著她這位嫡長公主。
李漟瞧也不瞧內侍一眼,面容冷峻,道:“伺君之隙,瞻望宮闈!全部杖斃!”
言罷,見內衛想要將人拉去別處,鳳眸登時一寒,厲聲怒喝道:“去哪?就在這!”
這聲音飽含憤怒,嫡長公主的威嚴展露無遺,直壓得眾人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喘。
內衛們相視一眼,拖拽著這幾個不知死活的內侍至未央宮前空地,抄起板子便狠狠抽打起來。
“素心來啦!為何發這般大火?”皇后從未央宮走出,微笑著問詢。
李漟朝皇后盈盈行禮,見內衛停了廷杖,鳳眸之中寒意更甚,冷冷道:“承春不在,本宮便指使不動你們了?”
內衛聞言,心下一狠,再不瞧皇后一眼,重新掄起棍子,此次更是暗中貫注內勁,一心要打死這幾個不長眼的蠢貨。
皇后冷冷注視著這一切,待見內衛將她安排的內侍打死,輕聲問道:“氣消了?”
李漟緘口不語,見御醫龐審元從未央宮走出,寒聲道:“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