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傳統食物。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也有焦耳、扁食、煮角、箍扎、子孫餑餑的名字,是南陽人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是深受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北游穿越前對于餃子過年的時候首選肉餡兒,原因就是他家沒的素的,因為在老人的眼里就是他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肉,哪怕胖也是吃外面那些被激素催生出來的食材。
所以過年想吃到不是肉餡兒的餃子不存在的,頂多就是肉餡兒里給你塞個鋼镚兒,不知道的那一口下去能讓你從牙根兒到尾巴根兒都打顫兒,北游就吃過一次帶鋼镚兒的,還把牙崩了一塊兒,那是他記憶尤深的一次,都留下心理陰影了。
而這次北游準備的餃子餡兒也是肉的,至于為什么不是素的,可能是這么多年吃下來都習慣了,這突然過年不吃肉餃子總感覺不像過年似的。
選用的食材呢,也不是什么珍惜的食材,就是普通的面粉,普通的肉,和一些常見的調料。
切肉,和面,攪拌餡兒,然后這才開始包。
對于這個時間包餃子其實有些晚了點兒,放在穿越前餃子已經包好了,有的只剩下煮餃子了。
當然了,也有其他的,那就是在凌晨12點鐘,辭舊迎新的那一刻下餃子吃餃子,只不過看北游這個愛睡覺的樣子想來應該也能猜到他肯定不是這一種。
這一次北游沒有在廚房里包,而是拿出來在大堂里幾張桌子并一起開始包,不過在開始之前先把手機拿了出來,打開一個直播的就一邊看一邊包餃子了,而有些手機里傳來的聲音,北游也感覺自己這里好似沒那么冷清了。
餃子皮手搟的話是一搟一提,兩個手配合著來的,現在北游肯定是輕松的,只不過想起他穿越前那回回搟自己手的場景他自己都想笑。
餃子餡兒北游自認他調的是很好吃的,哪怕還沒煮熟,那香味兒就已經在彌漫了,而北游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香味兒包起來,等煮熟了再吃。
而包餃子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反正幾乎第一次包餃子的大部分是“將軍肚”,那是一層裹一層,就恨不得把餃子變成包子。
就在北游沉浸在回憶的時候,手機里突然傳來一聲尖叫,嚇的北游手上的力氣有點兒大,瞬間他北游大廚就要包一個將軍肚的餃子了。
黑著臉北游看向手機那里,結果就看到了那道聲音的來源,一個嘰嘰喳喳的主持人,而尖叫的原因則是一龍老爺子來了。
說實話北游不曉得為什么看到一龍老爺子要尖叫,你又不是美食會的嗷嗷的叫的那么歡作甚?是一龍老爺子不親民了?
北游仔細的看了好幾遍一龍老爺子今天的打扮,發現挺親民的啊,那樣子就差打扮成吉祥物了。
“嘖嘖嘖,不曉得美食會的boss看到會是個什么樣的表情。”北游惡趣味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