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家里人說來說去,我老媽也被自己人的一些別有用心的親戚拿來說。
我老媽其實精神壓力也是很大的,出去幫人賣水果勞累回來一身疲憊,和家里人視頻對話又被說。
她就想讓我出去工作,我也理解。但將近新年,我也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去找工作。
1月11日晚上十點鐘被老媽趕出來了,她被氣壞了!
原因是她和我談話時,聊到以前初中和高中的事情。說什么承諾啥的,答應她的事情沒有辦到。
我也是心有不服,回懟一些話:“我小升初的時候你說買手機給我,中考后考上高中你也說買手機給我,可你們都沒有兌現過。”
這句話點燃了我們母子之間的爭吵,她對我吼道:“你怎么不考上大學啊!考上大學一定買給你啊!你都沒有考上!”
我回問:“那你之前說我考上高中的,你怎么不買?我沒考上大學你就說這些話?這種話怎么不在以前說?”
老媽拉扯我衣服,罵我:“你瞧瞧你自己,整天窩在家里寫,親戚那些人怎么說你?你賺到一點事也罷,一兩千也好,可你就賺那幾百塊?一個月?還活不活?是我一直讓你寫的!”
就這樣,我們母子倆不歡而散,她把我衣服扔在地上讓我滾。
我也硬氣撿起衣服塞在行里離開家里,叫同學借錢準備今年1月12日離開,前往深圳打工。
可是,被我表哥說:“等過完年再去也不遲,現在回去。如果你去的話很容易被騙。”
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行李箱都搬出來了,你還讓我回去?
咋整?
我思索一番后,覺得我哥說的有道理。還有十幾天就過年了,等過完年在離開這個家出去闖一闖。
總比待在這里被人說三道四要強,自身沒有經濟實力到哪都是窘境的。
其實讀書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卻唯獨教會不了我們如何運用這些東西。
道理我們都懂,行動得起來能不能成功又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我在想,為什么人越長大,自己內心的疑問比小時候的我還要多呢?
解答思考一個問題需要成千上萬個說法來證明,卻往往得到的都是失敗結果。
大人經常說的——到了我這樣的年齡你就知道了這種話。現在或許正應驗。
沒有經歷過時間的洗禮和路上的磨練,一個人真的成長不起來。
我在網吧過夜時,一邊寫這篇稿一邊在想:我什么時候能夠覺醒?什么時候能懂錢的魅力,什么方法能夠賺錢?干什么活打什么工最掙錢?
在想這些問題,我多多少少就有點明白了。
我有錯,老媽有錯。
我沒錯,老媽也沒錯。
一切起因就是我沒能賺到錢,老媽擔心自己干不動那天,兒子還沒有能力去掙錢養活自己。語言和行為過為激進……
我一直吊在寫這條路上,不肯離開,不想放棄。不懂得放松……妄想有一天能讓寫的站在頂峰。
或許那位作家說的沒錯:想寫好的故事,必須有足夠多的經歷。畢竟故事來源于生活。
我應該沒有經歷太多的事和人,所以寫的書一直沒有突破,內容往往不夠爽。
總之中規中矩吧。
我真的該放一放下這本書,認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經歷屬于自己的故事,體會其中的滋味。
然后把這些雜七雜八的感想和體會寫入書里,讓你們有更好的感。
我明白一件事,錢才是基礎,錢才是正道,錢才是根本,錢才是底氣。
只要有錢,面對的問題不再是問題。
這一刻,我釋懷了。
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想通了,理解并接受一些意見。
或許我和父母之間有些觀念是錯的,但目的都是為了對方著想。
我現在回過頭看著來時的路,發現我一路過來都是失敗的。
小升初時考試其中一科不及格,差幾分和好的學校擦肩而過。
高中時貪玩耽誤學習,高考差五分就上一所好的私立大學。
現在的我沒工作,待在家里寫。被別人說笑話,讓家里人抬不起頭。
但那又怎樣?!
這些經歷就能肯定我一生都是失敗的?
不!我想說的是。
社會雖然很殘酷,但我還是尋找成千上萬的方法去解決和實驗。
就像小時候一樣,一個問題有n種奇思妙想的辦法。
寫到這里,凌晨的三點多,我收拾好行李回家。
我決定等待新年的過去,準備出發迎接新的自己。
所以在這里,我提前和大家告個別。
這本書還是更新一兩章的,只不過什么時候更新就不確定了。
加油啊!天下間!</p>